中国儿童不完全性川崎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
2025-04-15

近年来,不完全性川崎病(IKD)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IKD临床表现名异,部分症状和体征出现较晚或不出现,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且与许多儿科感染性或结缔组织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存在交叉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常因误诊或漏诊而导致冠状动脉损害(CAL)和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儿童IKD的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专家组制定了《中国儿童不完全性川崎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现将其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IKD的临床特征


IKD患儿主要临床特征:指(趾)周围脱皮以及发热期和恢复期卡介苗(BCG)接种部位发红的发生率较高,而多形性红斑皮疹、唇红干裂、结膜充血、手足肿胀、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IKD急性期BCG接种部位发红的概率高于完全性川崎病(CKD),因此,对于接种过BCG的儿童,应重点关注其接种部位是否发红。


实验室检查方面:IK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


冠状动脉损害:多数研究者认为IKD患者患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的概率高于CKD患者。美国指南推荐,如果6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超过5天,即使仅表现出川崎病(KD)的常见症状之一,同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呈阳性,也应立即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排除冠状动脉疾病。另一方面,一项回顾研究发现,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儿童中,IKD的发生率(57.5%)高于CKD(31.5%)。


IKD的诊断


推荐意见1:发热≥5天,或就诊时发热持续时间不足5天,且缺乏足够的临床标准(符合标准数≤3项),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定义为IKD(高质量证据,弱推荐)。



IKD的诊断


发热≥5天,或发热持续时间不足5天,且存在以下5项主要临床特征中的2项或3项:(1)双侧结膜非渗出性充血;(2)唇部及口腔变化,如唇部干红、皲裂、红斑、草莓舌以及口咽黏膜弥漫性红斑;(3)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直径>1.5 cm);(4)多形性皮疹,包括BCG接种部位周围红斑;(5)四肢改变,如急性期掌跖红斑以及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甲周围膜状脱屑。


或婴儿原因不明发热≥7天,且超声心动图显示CAL改变明显:(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的Z值≥2.5;(2)CAA形成;(3)存在以下≥3项超声心动图表现:①左心室功能下降②二尖瓣反流③心包积液④任何冠状动脉的Z值为2.0~2.5;或者满足≥3个实验室标准:(1)贫血;(2)发病7天后血小板计数>450×10⁹/L;(3)血浆白蛋白≤30 g/L;(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⁹/L;(6)尿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在上述实验室诊断指标中,如果孩子符合上述标准,则可初步诊断为IKD,并给予规范治疗。


若实验室指标中CRP<30 mg/L和/或ESR<40 mm/h,且发热持续,需进行临床和实验室重新评估,若出现典型的膜状脱屑,则需重新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估。疑似IKD的评估流程见图1,该诊断流程基于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


微信图片_20250420211939.jpg

图1 疑似IKD的评估流程。KD:川崎病;CRP: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2]


IKD治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推荐意见2:最佳时机为发病后5至10天,最好在7天内(高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3:发病5天内使用可能会导致IVIG抵抗的发生率增加(高质量证据,强烈推荐)。对于严重情况,如合并低血压、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肌炎和麻痹性肠梗阻,仍应及时治疗(高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4:对于确诊时间超过10天的患儿,若排除了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持续发热且伴有ESR、CRP升高或炎症标志物升高并合并CAL,仍需接受IVIG治疗(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5:通常在12~24小时单次静脉输注IVIG(2 g/kg)(高质量证据,弱推荐)。


推荐初始输注速率为0.01 mL/(kg·min) [5%IVIG 30 mg/(kg·h)]维持15~30 min,然后增加至0.02 mL/(kg·min),若耐受性良好,可调整至0.04 mL/(kg·min),最大速率不超过0.08 mL/(kg·min)。


推荐意见6:IKD患者强烈建议在确诊时立即进行静脉输注IVIG治疗,而不应推迟至10天或更晚(高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7:对于无反应型KD(IVIG抵抗型KD),即IVIG初始治疗36 h至2周,仍有任何程度的持续性或者反复性发热,建议尽早再次应用IVIG,剂量仍为2 g/kg,12~24 h内单次静脉输注。也可以在IVIG使用基础上联合使用GC或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



阿司匹林(Asp)


推荐意见8:阿司匹林强烈推荐用于急性IKD患者(高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9:在IKD急性期,应使用Asp 30~50 mg/(kg·d),分2~3次口服,至热退48~72 h或发病14 d后改为3~5 mg/(kg·d),持续口服6~8周。发生CAL的患儿则需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高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10:对于未确诊KD和/或不典型KD的患儿在使用静脉注射IVIG前,通常可以口服Asp 3~5 mg∕(kg·d),持续6~8周,发生CAL的患儿则需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中等质量证据,弱推荐)。



糖皮质激素(GC)


推荐意见11:IVIG联合GC作为一线治疗的情况:IVIG无反应型KD;合并CAA或外周血管瘤且炎症标志物持续升高的KD患儿。推荐剂量及疗程:持续给予药物剂量,泼尼松[1~2 mg/(kg·d),晨顿服,总剂量<60 mg/d]或甲泼尼龙[1~2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2次],待体温和CRP正常后,转为口服泼尼松[1~2 mg/(kg·d),晨顿服]并开始减量,在15 d内逐步减停 [1~2 mg/(kg·d),5 d;0.5~1 mg/(kg·d),5 d;0.25~0.5 mg/(kg·d),5 d](高质量证据,强推荐)。


推荐意见12:可选用第2剂IVIG或IVIG联合泼尼松(或甲泼尼龙)作为IVIG无反应型KD的二线治疗。推荐剂量:泼尼松[1~2 mg/(kg·d),晨顿服,总剂量<60 mg/d]或甲泼尼龙 [1~2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2次],待体温和CRP正常后逐渐减量,在15 d内逐步减停[1~2 mg/(kg·d),5 d;0.5~1 mg/(kg·d),5 d;0.25~0.5 mg/(kg·d),5 d](高质量证据,强推荐)。


推荐意见13:不推荐将GC作为KD的常规一线治疗药物(高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