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偏头痛的治疗策略不断规范更新,然而国内在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实践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药物选择不当、治疗不足或使用过度、安全性与耐受性不佳等,以及对特定人群、特殊类型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规范仍相对匮乏。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写制订了《中国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指南(第一版)》,旨在进一步提升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效率。
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快速且持续地解除头痛及相关伴随症状,恢复生活、职业、学习及社会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经济及医疗资源消耗。如果头痛发作频率较高,需结合预防治疗。
常用治疗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包括:
①2小时内无疼痛;
②2小时内最困扰病人的伴随症状(MBS,即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消失;
③2小时后疼痛缓解,即由中重度疼痛转为轻度或无痛;
④3次发作中至少2次有效;
⑤治疗2小时内头痛消失,且24小时或48小时内无头痛复发或未进一步服用镇痛药物。
头痛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诱发因素等。目前有许多非药物疗法也可以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这些疗法可以与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在病人对常规药物治疗不耐受或存在药物禁忌时单独应用。
主要包括远隔神经调控、经颅磁刺激、迷走神经刺激、三叉神经刺激、枕-三叉神经联合刺激等神经调控治疗,以及针刺、催眠、生物反馈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偏头痛急性期非药物治疗推荐见表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