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辉教授专访:让喜欢神经眼科的同仁共聚
2013-08-13 来源:医脉通

在大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神经眼科学术会议(CNOS2013)”上,医脉通有幸采访了大会主席魏世辉教授。他说:“此次神经眼科学组正式成立,令人欣慰;希望这个平台就像一个家庭,让更多喜欢神经眼科的同仁参与其中。”采访内容如下:



医脉通:本届学术会议增加了“海峡两岸神经眼科论坛”。请问为什么要举办这个论坛,对海峡两岸神经眼科来说有什么意义?


魏世辉教授:客观来说,台湾的神经眼科比大陆发展得好。虽然台湾的神经眼科大夫不多,但都是精英,一般都在美国系统地进行过培训,功底扎实。而且他们很乐意进行交流,跟我们分享经验和体会。几年前,我们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届海峡两岸交流会,很有收获。这一届我们再次邀请对方,并且相约明年在台湾进行第三次的活动。台湾的专家对我们帮助很大,促进了相互了解。同时他们也认为大陆的神经眼科在飞跑,看到了我们的进步,更加愿与我们合作,以后会有更多共同的研究。

 


医脉通:全国神经眼科学术会议已经举办了两届,相比上届来说,今年的会议有哪些亮点或者新进展?


魏世辉教授:这次是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神经眼科学组后,举办的第一次会议,虽然我们称为“第二届”,但现在更加实至名归。原本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雁飞教授要来致辞,但由于外事任务取消了行程。他的目的是想来向国内同行宣布,神经眼科学组正式成立。刘教授肯定了这些年我们神经眼科做的工作,包括推广普及、治疗成果、诊治研究,还有国家十二五科技项目的基础研究等等。我们已经逐渐走出去,扩大影响,在亚洲乃至国际,我们的声音正在强大起来。2015年,亚洲神经眼科会议将在北京举办。不远的将来,国际性会议也会渐渐走近。十二五的科技课题很快将结出丰硕果实,很多流行病学、基础研究的发现都会向世界眼科同行展现。


另外,本次会议我们请来了其它学科比如影像科、神经内科的领衔级专家,还有眼科主任委员等等来进行演讲,从各方面提升我们的学术水平。


神经眼科本身比较小众,我们不主张会议规模过大,希望喜欢神经眼科的同行都能享有交流的机会。这个会实际开过多次,在座的很多人都是老面孔,现在的感觉就像一个family或者club,大家都积极参与、互通有无,结合地越来越紧密。很快我们将办一个神经眼科协作网,这样病例可以讨论,成绩可以分享,一切值得期待。



医脉通:目前国内神经眼科发展存在什么限制或不足?


魏世辉教授:神经眼科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学科或者亚专科,横跨几个专业,耳鼻喉、影像、神经内外、眼科,都和它有关系。这种特性决定了医生必须经过多方面培训才能成长为合格的神经眼科医师。这需要更多专业的医生来参与。我们希望能建立培训体系,有几个培训基地,比如同仁医院张晓君教授的神内或者我的神经眼科基地这样的。培训时间会逐渐规范,最好是一年。


此外,希望国内神经眼科多做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找到针对我们自身的发病率、患病率、危险因素等等。对于比较常见的疾病,能多研讨出一些专家共识,为同行提供可参考的诊治标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