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指南
在过去十年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成为治疗多种癌症的突破性药物。ICI通过阻断CTLA - 4、PD - 1、PD - L1等受体,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发起攻击1。
尽管这种作用机制带来了治疗上的益处,但无节制的免疫激活会导致免疫细胞在杀伤肿瘤的同时攻击正常组织,从而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其中,眼部irAE虽较为罕见,发生率约为1%,却可能对
为助力眼科医生在临床中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眼毒性患者,医脉通眼科特别梳理了NCCN、CSCO及A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指南中关于眼毒性管理的内容,以飨读者。
NCCN:免疫治疗相关毒性
管理指南(2025)2
轻点图片放大观看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
毒性管理指南(2023)3
轻点图片放大观看
ASCO: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2022)4
与免疫相关的眼部毒性主要包括葡萄膜炎、虹膜炎和表层巩膜炎。中位发病时间为5周,但范围可从1至72周。表现为免疫治疗相关眼部毒性的症状可能包括视力模糊、颜色变化、畏光、视力扭曲、飞蚊症、视野改变、复视、视力下降以及眼球运动疼痛、眼黄、
以下为irAE眼部毒性的评估方法、病情分级定义及管理方案:
轻点图片放大观看
与其他免疫相关毒性相比,眼部毒性被认为较为罕见,且管理起来相对不那么复杂。使用CTLA - 4、PD - 1/PD - 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后,已报告出现多种眼部事件,包括葡萄膜炎、虹膜炎、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眼部毒性的主要机制是炎症,且通常大多数出现轻度且可管理的毒性反应的患者仍可继续使用用ICPi作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ICPi相关葡萄膜炎的总发生率约为1%,不过接受ICPi联合治疗的患者发生率可能更高。葡萄膜炎的症状可能无法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
表层巩膜炎较为罕见,但具有临床重要性,在不到1%的治疗患者中出现。即使症状是暂时性的,也建议对所有表层巩膜炎患者进行眼科转诊并暂停免疫检查点治疗,直至完成评估。人工泪液、局部皮质类固醇和
参考文献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