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肿远隔部位存在缺血性改变,比如DWI高信号。在这些研究中,远隔DWI病灶发生率为11%到41%。关于DWI病灶和急性期住院期间血压波动之间的关系,这些报道存在矛盾的结果。这些病灶的发病机制、病因以及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另外,这些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大部分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17年2月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Chelsea S. Kidwell等在Neurology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利用大型、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ERICH研究(Ethnic/Racial Variation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的数据,探讨ICH患者DWI病灶、血压、MRI小血管病和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
共600例患者,平均年龄60.8岁,ICH体积平均(四分位数)为9.1ml,其中79.6%有高血压。总体来看,26.5%存在DWI病灶(血肿周边10mm以内的DWI病灶不计算在内),不同种族存在差异(黑人33.8%,拉丁美洲24.9%,白人20.2%,总体P = 0.006)。控制种族/白细胞计数/住院期间剧烈降血压治疗后,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以下变量与DWI病灶有关:低龄(OR 0.721, p = 0.002), 首次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了DWI病灶与急性血压紊乱(MAP大幅降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合并弥漫性动脉病(脑白质缺血、微出血以及既往卒中)的ICH患者。微血管负荷较重的患者脑自主调节能力下降,这些患者发生脑出血后给予强化降压治疗,将加重微血管的缺血,甚至出现ICH远隔部位DWI病灶。这是否就是INTERACT2和ATACH II研究未取得阳性结果的原因?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