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概述
这项回顾性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跟着指南走——卒中” 数据库(一所大学医院三级卒中中心2005年到2010年的数据)。研究者入选了215例连续住院患者,患者年龄在18-45岁之间(平均37.5±7岁),患有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男女各占一半(51%为男性)。
卒中风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占38%),吸烟(占20%),高血压(占34%),糖尿病占(11%)。203例患者中136例的脑血管造影显示阳性结果,195例中的100例的心脏超声检查阳性,192例患者中2例为动态心电图监测阳性,189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近三分之一(31%)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超过35岁患者患有有多发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23%),颈内动脉(13%),椎基底动脉(13%)区经常受累。卒中病因中心源性占47%(包括17%为孤立性卵圆孔未闭),不明原因占11%。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总体为3分(四分位[IQR],0-9),接受溶栓治疗的29例患者为14分(IQR 9-17)。出院时,81%的患者整体预后及55%的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较好。溶栓治疗患者组未出现脑出血症状。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其回顾性设计以及三级卒中中心中非住院患者可能缺乏普遍性。然而,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发对年轻人缺血性卒中具有成本效益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在三级卒中中心治疗的年轻患者中,现代诊断测试可显示卒中近90%的病因。尽管有一系列的病因,但该年龄组的传统和经修订的血管风险因素是共同的,这强调有必要实施以传统风险因素为靶向的循证卒中预防策略。对于适当选择的患者,溶栓治疗似乎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短期预后。
编译自: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medscape.Feb 20, 20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