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防控脑卒中要重视H 型高血压
2011-09-23 来源:医师报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专业学科以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共同发起,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高血压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心脑医学论坛于9月10~11日在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陆君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来院长,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国高血压联盟终身名誉主席刘力生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医疗战线的1800余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

       作为以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为主线,跨学科、多专业的大型专业学术论坛,本届中国心脑医学论坛云集了国内众多心血管领域、神经内科领域、内分泌代谢领域专家,以“高血压、脑卒中防治新策略中的热点与争鸣”的主题,围绕“心脑共患疾病在治疗领域中的疑惑和对策”、“从指南到特殊病例分析看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利弊权衡及处理原则”及“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共患”等议题展开,为广大医生提供了最新、最专业、实用性最强的学术内容。

 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教授报告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而H 型高血压是中国高血压的一大特点,且H 型高血压有更高的脑卒中风险。针对我国这一本土特点,孙教授表示,降低血压、补充叶酸以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兼顾MTHFR C677T 多态性是我国防控脑卒中的重要策略。

       高血压是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2005年数据显示,我国有233 万人因高血压过早死亡。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同时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孙教授分析到,我国心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的高发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干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尤为重要。除了高血压、肥胖、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外,《2010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还将高Hcy 血症(Hcy ≥ 10μmol/L)和糖耐量异常等一些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纳入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孙教授着重强调了控制高Hcy 血症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意义,她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 亿,75% 的高血压患者伴有Hcy 水平升高,而且高Hcy 血症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相似,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从Hcy 代谢机制角度讲,叶酸缺乏是体内Hcy 水平升高的重要因素。此外,Hcy 代谢相关酶的基因突变也会导致Hcy 水平升高, 其中MTHFR C677T 是目前证据最多的与Hcy 水平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25%具有MTHFR TT 基因型,该基因型与血浆Hcy 水平升高密切相关。鉴于上述特点,我国学者将伴血浆Hcy 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 型高血压”。

       2004 年发表在《JAMA》杂志的Meta 分析表明Hcy 水平与心脑血管病风险呈量效关系:Hcy 水平每升高5 μmol/L,缺血性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3% 和59%;Hcy 水平每降低3 μmol/L,缺血性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则分别降低16% 和24%。另有研究显示,与冠心病相比,Hcy 与脑卒中的关联更为密切,Hcy 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Hcy 血症与其他危险因素并存,心血管事件则显著增加。

       针对我国H 型高血压高发现状以及由此导致的脑卒中高风险,孙教授认为,降低血压、补充叶酸以降低Hcy 水平,同时兼顾MTHFR C677T 多态性是我国防控脑卒中的重要策略,也是遏制脑卒中高发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孙教授列举了补充叶酸能降低脑卒中风险的循证医学证据,首先,她提到加拿大开展的仅靠食物补充叶酸对卒中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食物补充叶酸长达7 年才出现Hcy水平的下降和卒中风险的降低,而有关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强化叶酸治疗的HOPE 2 研究结果则提示,强化叶酸治疗使脑卒中相对发生风险降低25%。此外,高Hcy 水平导致脑卒中的机制之一就是通过硫化氢(H2S)和氧化应激导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水平升高时, 从而激活RAS 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孙教授表示, ACE 抑制剂(ACEI)联合叶酸治疗高血压以及防治脑卒中较合理,尤其推荐固定复方制剂。

专家介绍:

       孙宁玲,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高血压病房以及高血压研究室主任和心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常务理事,北京高血压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副主委。兼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以及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10余家一类杂志的编委或常务编委。早年曾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长期从事高血压临床和基础研究。参加了1999、2005和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编写修改。被聘为卫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以及卫生部营养健康委员会专家。在高血压临床及流行病的科学研究方面,参加国家9.5、10.5<<高血压综合防治>>课题,负责11.5支撑计划《高血压综合防治中蛋白尿筛查》的亚课题和国家星火计划课题。并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和承担国家863《亚健康状态血管功能评估体系的建立》的科技项目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申报成功教育部211、985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博士点基金、首都发展基金等多种基础研究项目,从事系列性的血压波动机制的基础研究。出版高血压专著《高血压治疗学》、《今日高血压》、《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并参编多部高血压专著《高血压学》、《实用高血压学》《老年心脏病学》、《心脏病学》、《心血管药理学》等。同时为高教部8年制及7年制医学生教材编写了内科学中的《高血压》部分。目前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并获多项研究成果。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