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丽教授:头晕与睡眠障碍的双向关联和临床识别
2025-07-25 来源:医脉通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第六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吉林省眩晕医学诊治推广会”20255月在吉林长春市召开。本次大会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秀丽教授围绕头晕与睡眠障碍进行了主题分享本文将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图片

人体昼夜生物节律


睡眠障碍

(一)失眠

  •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仍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 失眠是影响到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睡眠障碍

  • 其主要症状包括睡眠困难(入睡困难、维持困难或苏醒后无恢复感)和显著的日间功能损伤

  • 临床表现:

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 30 分钟

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 > 2 

睡眠质量下降

总睡眠时间减少

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容易被惊醒,对声音或灯光敏感

长时间失眠会导致抑郁,而抑郁又会加重失眠。


(二)熬夜

  • 从真正意义上看,夜间 0:00 后入睡属于熬夜。

  • 从内分泌角度说,23:00 后入睡属于熬夜。

  • 对身体的伤害:

人体生长激素、雄性激素、儿茶酚胺胰岛素等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分泌

大脑在睡眠中,清理代谢废物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睡眠时由于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


  • 病理生理

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心、脑、肾功能障碍。

睡眠结构紊乱,IIIIV 期睡眠和 REM 期睡眠明显减少,睡眠效率下降,重要激素分泌减少。


  • 临床表现

睡眠打鼾、呼吸暂停

白天嗜睡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晨起口干、头痛、血压升高

烦躁、易怒或抑郁


头晕与眩晕


广义上的头晕包括:眩晕、头晕和平衡失调


➤ 眩晕(vertigo):因机体出现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活动受限,包括旋转性眩晕(周围物体或自身旋转)和非旋转性眩晕(摇晃、漂浮感)。

➤ 头晕(dizziness):主要是头昏、头沉等非疼痛感觉的各种头部不适。其主观症状是非物体或自身移位的各种不适感,发生的病理基础不确定,可能与前庭退化、精神因素等相关,发作时患者多可正常行动。

➤ 平衡失调:是指患者的动态机体控制能力异常,主要表现为漂浮、摇晃、倾斜感,跌倒风险高,发病原因多为中枢、全身系统病变,心身疾病等。


头晕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 1988Collins WE发表的一项关于睡眠不足对前庭功能影响的研究:睡眠剥夺24小时后,VOR的反应无变化;到达48-52个小时后VOR功能下降。

  • 2006Quarck G等人发表的一项关于完全睡眠剥夺增加前庭眼反射的研究:睡眠剥夺后2629小时VOR增益没有下降,反而显著增加。

  • 2010Nakayama M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梅尼埃病MD)患者的深睡眠(S3S4 期)减少,觉醒指数升高。

  • 另有研究结果表明:严重OSA患者的慢性缺氧状况对前庭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头晕影响,对于慢性头晕患者,可能需要评估 OSA 引发的睡眠障碍状态。

  • 刘秀丽教授等人开展的一项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头晕临床疗效分析的研究发现: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好转,睡眠结构变化不大;改善最明显的是主观睡眠质量,其次为睡眠紊乱及日间功能障碍。

图片

➤ 偏头痛相关头晕与睡眠障碍


女性慢性偏头痛患者 61.5% 合并有失眠

与其他慢性失眠女性患者相比,慢性偏头痛患者的失眠症状较轻,突出表现在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早醒、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情绪等方面。


➤ 更年期相关头晕与睡眠障碍


更年期女性头晕发生率高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的睡眠状况较育龄期女性差,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觉醒频率增加、日间功能下降

失眠与抑郁关系密切,抑郁又可加重头晕


➤ 头晕 / 眩晕与睡眠障碍的相互影响: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