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泰教授:新一代tau PET示踪剂在认知障碍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 AAN 2025
2025-04-22

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是AD最早有临床症状的阶段,该阶段是AD早期诊断和防治最为重要的窗口期1。18F-Florzolotau作为新一代tau PET示踪剂,有望及早检测高危个体、确定预防干预目标2。在近日召开的第77届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的一项研究3,评估了在标准检査基础上增加18F-Florzolotau PET成像是否会导致认知障碍的诊断修订、诊断信心增加以及改变患者治疗计划。


研究概述


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示踪剂18F-Florzolotau能够在体内可视化tau病理,揭示特定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征性的空间分布模式。


这项纵向队列研究于2019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中心记忆门诊进行。连续招募出现认知问题并完成标准诊断检查的患者。诊断检查包括病史、临床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常规血液检查和脑结构磁共振成像。主要结局为18F-Florzolotau PET结果对诊断修订、诊断信心及后续治疗策略的影响。


研究结果


· 共纳入1476名参与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2.1岁(标准差[SD] = 9.6岁),其中775名为女性。


· 18F-Florzolotau PET成像结果显示,基于疾病特异性空间模式,阿尔茨海默病的总体准确率为97.2%,额颞叶痴呆为95.3%,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为94.7%,皮质基底节综合征为97.7%。


· PET结果导致318名参与者(21.5%)的诊断被修订,诊断信心从67.7%(SD = 9.8%)提高到80.7%(SD = 12.5%),并促使405名参与者(27.4%)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生改变。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突显了18F-Florzolotau PET在鉴别tau蛋白病方面的高准确性,并强调其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标准临床评估具有显著的附加价值。该成像技术的整合不仅显著提高了诊断信心,还有助于诊断修正和治疗策略的调整。总体而言,数据支持在记忆门诊中战略性实施18F-Florzolotau PET,为患者护理和管理带来变革性的潜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