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发现,慢性肾病(CKD)与夜间
收缩压模式改变的发生率较高具有相关性。在CKD患者中,脉压较高可能归咎于更为严重和/或更为广泛的动脉硬化。CKD的上述变化可转化为更为严重的心脏损伤。而且尽管加大治疗强度,血压控制尤其是可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夜间血压控制更不理想。该研究表明,有必要对此类患者行ABPM,以及选择能够覆盖24小时的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和(或)至少睡前服用一种药物。
该研究在第22届欧洲高血压和心血管预防会议(ESH 2012)上口头报告,论文收录在2012年4月《高血压杂志》(J Hypertens)增刊上。
动脉高血压在CKD中发挥关键作用,但CKD自身亦可影响血压。此项研究共纳入1805例接受血液检测、ABPM和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利用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24小时和日间血压正常的患者中以夜间血压≥ 120/70 mmHg定义单纯夜间高血压(INH)。基于药物数量和剂量计算治疗强度指数(TIS)。
结果显示,在伴或未伴CKD的患者中24小时收缩压无显著差异,但CKD患者的夜间收缩压较高,非杓型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并且INH患病率较高。CKD患者的24小时、夜间和日间脉压亦较高。CKD患者的左心室肥大和舒张期功能障碍患病率均较高。上述结果在对降压治疗应用与否、TIS和年龄进行校正之后得到证实。在缺乏血压良好控制的情况下,CKD患者具有较高的TIS。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