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不断取得进展,新型生物制剂不断涌现,我国自主原研Ⅰ类新药
【真实世界研究证实,泰它西普短期和长期治疗兼具良好疗效及安全性】
Q:今年的ERA会议中,您的研究是评估泰它西普在真实世界中治疗IgAN的疗效与安全性,请谈谈您的这项研究开展的背景及设计初衷?
范瑛教授:
在IgAN的治疗上目前踊跃出许多新兴方案,从传统免疫抑制剂到现在双靶点生物制剂的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有效选择。既往II期试验已经证明了泰它西普治疗IgA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然而目前仍缺乏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进行验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真实世界中评估泰它西普治疗IgAN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优化IgAN临床实践,为IgAN的管理策略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这样的研究结果对IgAN的临床管理有何积极意义?
范瑛教授:
研究纳入2023年至2024年在本中心接受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IgAN患者20例,患者24小时尿蛋白水平>0.65g,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²,平均随访6个月左右,入组的患者均接受泰它西普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周160mg,持续至少3个月。分别在基线及相应访视时间点评估相关临床参数(包括24小时尿蛋白、eGFR等指标)的变化,并在治疗期间系统记录泰它西普相关不良事件[2]。
结果显示,泰它西普治疗3个月后,24小时尿蛋白中位数由基线时的1.025g/24h显著降低至0.59g/24h(p<0.05),降幅约40%,eGFR中位数无显著变化。在研究终点,24小时尿蛋白中位数为0.585g/24h(p<0.05),保持稳定,eGFR中位数同样保持稳定。在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感染、过敏等不良事件报道[2]。研究表明,泰它西普在真实世界中可作为IgAN治疗的新选择,从病因出发延缓疾病进展,有望促进个体化医疗的临床实践。
Q:您认为泰它西普在IgAN临床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如何?对于IgAN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您又会有怎样的期盼?
范瑛教授:
目前本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与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吻合的,3个月显著降低
纵观IgAN治疗领域的发展,除了靶向BLyS/APRIL双通路的泰它西普,还有许多新药不断涌现,如靶向激素(
【回顾性研究表明,泰它西普短期治疗可显著降低蛋白尿水平,维持肾功能稳定】
Q:今年的ERA会议中,您的研究是评估泰它西普在真实世界中治疗IgAN的疗效与安全性,请简要介绍下您的这项研究?
张波教授:
本研究参考了泰它西普治疗IgAN的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5]。本中心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期间接受泰它西普治疗的8例IgAN患者,男女各4例,患者特征为蛋白尿水平≥0.5g/d,平均
结果显示,泰它西普治疗的总体疗效良好,蛋白尿水平显著降低,eGFR保持稳定。随访期间也未见不良事件发生[7]。研究表明,泰它西普治疗IgAN对降低蛋白尿水平、稳定肾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Q:IgAN是我国,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您认为目前我国IgAN领域存在哪些挑战及未满足需求?
张波教授:
目前,IgAN患者在各个中心的占比不一。多项研究显示,约1/3的IgAN患者在发病10~20年后进展至ESRD[6]。然而2023年来自英国Barratt教授的RaDaR研究显示,基于现有治疗策略,50%的IgAN患者在10~15年内可能发生ESRD或死亡,绝大多数患者会在有生之年内发生
Q:这样的研究结果对IgAN的临床管理有何积极意义?您认为泰它西普在IgAN临床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张波教授:
蛋白尿、肾功能作为IgAN临床管理的两个抓手,也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真实世界研究已证实,泰它西普短期内即可显著降低尿蛋白,快速打破“蛋白尿-
【结语】
泰它西普是肾病领域首个临床应用的双靶生物制剂,其突出的疗效优势为临床提供了强而有效的干预手段,特别在快速降低蛋白尿和保持肾功能方面展现出临床治疗变革的潜力,有望打破传统的以支持治疗为基础,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模式。在安全性方面,该药耐受性良好,适合长期维持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由此可见,泰它西普在IgAN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未来还需结合长期临床研究数据,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IgAN治疗水平,促进疾病领域高质量发展。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