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信息
【现病史】
患者女,34岁,因“发现血肌酐升高2月余,
【既往史】
无相关病史,无
【家族史】
患者为西班牙裔。父母均患有
【个人史】
无吸烟史、吸毒史,偶尔饮酒。
【入院查体】
在急诊科,患者自述左腰部持续疼痛、反复恶心、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为19×10^9/L(参考范围为3.8x10^9/L-10.8x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白蛋白水平为28g/L(参考范围为33-55g/L),二氧化碳为23mmol/L(参考范围为24-29mmol/L);阴离子间隙为18mmol/L(参考范围为10-20mmol/L)。
表1. 实验室检查结果
单位换算说明:
参考值说明:† 参考值范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检测人群和实验室方法。麻省总医院采用的参考范围适用于非妊娠且无相关疾病的成人患者,因此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影像学检查】
胸腹部增强CT显示:胸部横断位图像(图1)显示肺动脉显影不佳;然而,右下叶肺动脉存在部分充盈缺损(箭头所示)。胸部冠状位肺窗图像(图2)显示支气管壁增厚(黑色箭头)、支气管周围片状磨玻璃影(白色箭头)以及左肺下叶坠积性实变和
图1. 胸部横断位图像
图2. 胸部冠状位肺窗图像
图3. 腹部和骨盆横断位图像
鉴别诊断
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增多、血尿、大量
【肺-肾综合征】
肺-肾综合征以弥漫性肺泡出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常见病因包括
-鉴别诊断
肺栓塞:可解释发热和低氧血症,但无法解释双侧肺部实变或磨玻璃影。
目前拟检测抗MPO/PR3抗体以排查ANCA相关血管炎,同时筛查其他病因。但鉴于患者存在大量蛋白尿和静脉血栓栓塞,需优先考虑与之相关的疾病(如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包括大量蛋白尿(每日尿蛋白排泄量>3.5克)、低白蛋白血症及外周水肿。尽管该患者未出现外周水肿,但呕吐和频繁恶心可能引发容量不足,从而掩盖临床可观察到的水肿表现。该患者尿检结果显示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计数超过100个。如此显著的镜下血尿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并不常见,但可能与双侧肾静脉血栓引起的静脉淤血有关。
-高凝状态
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发生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成人发生率(25%)高于儿童(3%)。常见血栓事件包括深静脉血栓(15%)、肺栓塞(10-30%)和肾静脉血栓(25-37%),且多发生在诊断后6个月内。低白蛋白血症(尤其<2.5g/dL)是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较>4g/dL者高3倍。
-肾病综合征病因分析
多种潜在的疾病过程可导致肾病综合征。该患者无已知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也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史(如慢性
【微小病变性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该患者有家族史(妹妹18岁死于终末期肾病),提示遗传性FSGS可能,但具体病因不明。此外,患者为西班牙裔,需考虑APOL1基因变异(与非洲裔及部分西班牙裔人群的肾病风险相关)。典型病例多表现为突发肾病综合征伴外周水肿,但静脉血栓栓塞罕见。该患者无急性水肿,且血栓栓塞不符合这两种疾病的常见表现,故可能性较低。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且与静脉血栓栓塞密切相关。其病理特征为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底膜沉积,破坏足细胞结构,导致蛋白尿。
-病因
原发性膜性肾病(占多数):70%-80%由抗PLA2R抗体介导,少数与血小板反应蛋白1结构域7A(THSD7A)或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相关。
继发性膜性肾病:需排查以下病因:自身免疫病(如狼疮性肾炎);感染(乙肝、丙肝、
-诊断方法
肾活检仍是金标准,但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对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肾病综合征且无其他明确病因(如糖尿病、癌症)的患者。
-结合病例分析
该患者无继发性病因证据(如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病),原发性膜性肾病可能性最大,可解释其肾病综合征及静脉血栓栓塞表现。下一步应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以明确诊断。
进一步检查
该患者通过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确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使用表达PLA2R的细胞)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间接免疫荧光:循环抗PLA2R抗体阳性,ELISA:抗体水平达400.3RU/mL(正常<14)。
-诊断意义
高特异性(99%):双阳性(ELISA+免疫荧光)基本可确诊PLA2R相关膜性肾病。
敏感性约67%:少数早期病例可能血清学阴性,但该患者近期发病,结果可靠。
假阳性罕见:ELISA假阳性时免疫荧光通常阴性,而本例双阳性排除了假阳性可能。
结合患者肾病综合征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PLA2R相关膜性肾病。血清学检测为此类疾病提供了高效的无创诊断手段。
治疗方案
该患者抗PLA2R抗体血清学检测阳性(ELISA 400.3RU/mL,间接免疫荧光阳性),高度提示原发性自身免疫性膜性肾病,显著降低了排查继发性病因(如肿瘤或感染)的必要性。抗PLA2R抗体检测虽在美国仅获批用于诊断,但临床实践中也用于监测疾病活动性。以下为综合治疗方案:
【基础支持治疗】
-降低蛋白尿: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控制并发症:利尿剂(如
-抗凝管理:因静脉血栓栓塞(VTE)高风险,首选
【免疫抑制剂治疗】
-治疗指征
高风险(尿蛋白>8g/d):需积极免疫抑制。
中风险(尿蛋白4-8g/d):个体化评估。
紧急指征:如血栓栓塞(本例患者)或肾功能急剧下降,需立即干预。
新增风险分层因素:严重低白蛋白血症(<2.5g/dL)及抗PLA2R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本例抗体转阴提示疗效显著)。
-治疗方案
标准方案:
【疗效监测】
-监测指标
早期疗效指标:抗PLA2R抗体水平(本例2个月内转阴)可作为免疫缓解的标志。
蛋白尿缓解:通常滞后于免疫缓解,本例3个月内降至1.79g/d(部分缓解)。
长期随访:停药后每3-4个月监测抗体及尿蛋白,警惕复发。
-联合方案疗效
症状缓解:发热、腰腹痛消失,肺功能恢复(停用氧气)。
实验室指标改善:
抗凝策略:VTE控制后,华法林在血清白蛋白正常化后停用。
持续治疗:利妥昔单抗计划维持2年,后续定期监测。
本例通过多学科管理成功控制高危因素,为类似病例提供了实践参考。PLA2R相关膜性肾病的诊疗需结合血清学检测、风险分层及个体化治疗。目前膜性肾病的治疗主要旨在减少循环自身抗体,利妥昔单抗等新型疗法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此外考虑使用补体抑制剂可快速阻断补体生成,并减轻C3a、C5a和C5b-9膜攻击复合物对足细胞的损伤,未来补体抑制剂可能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