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管理的差异
2017-01-20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根据近期一项研究结果,真实世界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包括肝病科医生之间的管理,同样如此。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肝脏慢性炎症,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最终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2015 EASL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指南指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方案。对于硫唑嘌呤应答但不能耐受者可考虑在泼尼松(龙)的基础上加用吗替麦考酚酯(0.5-1.0g/d,分两次服用),但也应严密监测血常规变化。


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的管理,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比较有限。尽管相关部门发布了临床指南,但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的管理更多是基于专家的经验,而不是基于临床证据。


来自英国伦敦的研究人员对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专家组成员(共37名),询问他们在管理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过程中的做法,以帮助设计并执行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问卷内容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表现的四种不同临床方案。


研究结果显示,共收回37份问卷。


 没有受访者报告使用布地奈德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表现的一线诱导剂;


 14%(5名)的受访者报告称,在使用巯基嘌呤维持治疗前,进行了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S测定;


 35%(13名)的受访者在肝脏生化改善2年时进行常规肝活检;


 不存在组织学炎症活动时,11%(4名)的受访者减少了硫唑嘌呤剂量, 27%(10名)的受访者尝试停药;


 针对难治性患者的管理,使用最广泛的二线药物为霉酚酸酯,而他克莫司环孢素使用较少;


 1个研究中心报告了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经验,7个研究中心尝试减少利妥昔单抗治疗。


总的来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管理,即便是该领域的专家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此外,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初始治疗以及随访,肝病科专家之间仍然缺乏共识。尽管缺乏良好的质量证据,但关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二线治疗和三线治疗的经验较多。未来的前瞻性研究应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如此,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色和的管理,我们便可从基于专家经验的治疗转为个体化的循证管理。


编译自:Expert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the real world. A P & T. 2016 December 2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