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寰宇智聚,风湿研新。2025年6月11日-14日,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年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圆满落幕。作为风湿免疫领域的国际盛会,EULAR年会从疾病机制研究到临床诊疗策略优化,从创新疗法探索到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议题覆盖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大会期间,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Josef S. Smolen教授公布了EULAR-RA管理指南的第6次重磅更新内容。本文将梳理指南要点(5条总体原则+9条推荐意见),并与《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10条推荐意见)进行对比分析。
诊断相关
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参照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进行诊断(2B)。
推荐意见2
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恰当选用X线、超声、CT和
治疗原则与目标
A. RA患者治疗以实现最佳治疗为目标,且需建立在患者与风湿科医生共同决策的基础上。
B. 治疗决策应结合疾病活动度、安全性问题,以及合并症、结构损伤进展等患者相关因素制定。
C. RA患者诊疗应以风湿免疫科医生为主导。
D. 因RA存在异质性,患者需使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其一生治疗中,可能需经历多轮连续方案调整。
E. RA会产生个人、医疗及社会层面的高昂成本,治疗时风湿免疫科医生应综合考量这些因素。
RA的治疗应以持续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为目标(A)。
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最终目标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5:在启用或换用csDMARD时,可考虑短期应用不同剂量/给药途径的糖皮质激素,但应在临床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减量和停用(A)。
推荐意见6:若使用初始csDMARDs治疗方案未达标,应联合生物制剂DMARDs(bDMARDs)(A);可考虑使用JAK抑制剂,但必须考虑相关风险因素(B)。
推荐意见7:bDMARDs/靶向合成DMARDs(tsDMARDs)应与csDMARDs联合应用;对于不能联合应用csDMARDs的患者,IL-6受体抑制剂、JAK抑制剂与其他bDMARDs相比或具优势(A)。
推荐意见8:如果一种bDMARDs或tsDMARDs治疗失败,应考虑使用另一种bDMARDs或tsDMARDs治疗;如果一种TNF抑制剂/IL-6受体抑制剂治疗失败,可应用另一种作用机制的药物或其他TNF抑制剂/IL-6受体抑制剂(A)。
疾病监测
在疾病活动期,应每1-3个月监测一次疾病活动度;若3个月内无改善或治疗启动后未达标,应调整治疗策略(B);而当病情稳定达标后,可减少监测频次(D)。
对初始治疗或治疗未达标的RA患者,建议每1-3个月进行一次疾病活动度评估(2B);对已达标的RA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疾病活动度评估(2B)。
患者管理
2025版EULAR RA指南与2024版中国RA指南在核心治疗理念上高度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侧重上存在差异。EULAR指南未详细涉及RA诊断和患者管理,而是聚焦治疗,提出医患共同决策、风湿科医生主导等5条总体原则,强调治疗需结合患者疾病活动度、合并症及治疗成本,且特别指出若一种生物制剂或靶向药物治疗失败,可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或同类药物,无法联合传统DMARD时IL-6受体抑制剂、JAK抑制剂更具优势。中国指南则明确推荐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RA诊断,规定病情持续缓解至少6个月才可减量DMARD,联合治疗时可逐步减停单药并需严密监测等细节,同时指出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戒烟、控重等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临床医师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应充分参考国内外指南,结合RA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