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组以小血管坏死性炎症和ANCA存在为特征的罕见疾病,也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小血管,特别是肺部、肾脏和皮肤。AAV有三种主要的AAV临床病理亚型,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尽管在为儿童血管炎的护理标准提供统一建议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但如何更好改善儿童和青少年AAV患者的预后仍有未满足的需求。本文聚焦于儿童AAV的管理进展探讨,涵盖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新兴治疗方案等内容。
儿童AAV临床病理特征
儿童AAV发病率极低,有研究显示其年发病率仅为3.2例/百万儿童,其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约1.4例/百万儿童,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更是低至0.4例/百万儿童,患病率约3.41–4.28例/百万儿童。与成人AAV不同,儿童AAV以女孩居多,中位诊断年龄处于10.7-14岁之间,症状出现至确诊通常需要2年左右。
在临床表现方面,儿童AAV
· 儿童GPA往往比成人更严重,最常见上呼吸道受累,其次是全身症状、肾脏、下呼吸道、肌肉骨骼和皮肤受累。据报道,约65%的患儿在发病初期即出现肾脏问题,表现为从单纯
· MPA患儿多以全身症状或肺肾综合征起病,且经常出现诊断延迟。慢性
· EGPA在儿童中罕见,表现为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小血管炎前驱症状延长,常伴有肺浸润和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积聚。
儿童AAV诊断:复杂现状与精准诊断
儿童AAV的诊断应基于专家意见,综合相关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通过检测ANCA和其他自身抗体来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前通常需进行实验室检查来辅助确诊,虽然ANCA阳性在GPA和MPA中常见,但在儿童AAV中特异性低。常借助2012年修订的国际Chapel Hill血管炎命名共识会议和儿童GPA的EULAR/PRINTO/PRES分类标准指导诊断,且2022年EULAR/ACR成人分类标准在儿童AAV中表现良好,未来有望更多应用于临床。
推荐从肾脏、鼻咽、鼻窦或肺部获取组织活检及进行免疫组化(肾活检还需光镜和电镜检查)辅助诊断,但对于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的患儿,不能因等待检查结果而延误治疗。此外,根据临床表现选择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儿童AAV治疗:策略与关键因素
儿童AAV的治疗管理主要参考欧洲儿科风湿病单一枢纽和接入点(SHARE)指南,儿童关节炎和风湿病研究联盟(CARRA)发布的共识治疗计划也在研究中,同时近期成人指南如ACR/VasculitisFoundation指南、KDIGO2024临床实践指南也纳入了儿童相关建议。
诱导治疗方面,
儿童AAV维持治疗常用药物有
辅助治疗上,尽管PEXIVAS研究显示
儿童AAV新兴治疗策略:进展与展望
AAV的新兴治疗方案在成人中已有进展并逐步被纳入治疗手段。比如
目前这些新兴治疗方案应用于儿童AAV,尚面临数据稀缺、专业知识和获取途径有限、护理与监测困难等问题,需要全球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性、耐受性及给药方案数据,评估长期安全性和疗效,也需多学科评估和共同决策,虚拟多学科会议或能解决部分问题。
总结
儿童AAV与成人AAV在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儿童AAV的罕见性和复杂性要求临床加强多中心协作研究,深入探究其遗传、免疫发病机制,开展儿童专属临床试验以验证新兴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通过持续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望不断提升AAV的整体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