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7-68。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且无明确病因的慢性系统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侵袭性、对称性关节炎症,通常合并血清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2.37±9.26),全部患者均符合2012年早期RA(ERA)分类诊断标准,并行C反应蛋白与血沉测定。患者临床表现以关节痛、肿、胀、晨僵为主。
1.2 测定方法
1.2.1 C反应蛋白 方法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法,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
1.2.2 血沉 方法:选择魏氏法,1.6ml静脉血加入0.4ml的3.8%
2.结果
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如下:1~10mg/dl者21例,>10mg/dl者9例,平均C反应蛋白值为(9.42±6.54)mg/dl,其中检测指标呈阳性28例,阳性检出率为93.33%;血沉测定结果如下:平均距离为(20.43±5.72)mm/h,其中16例检测指标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3.33%。
3.讨论
3.1 C反应蛋白
其真正的正常范围尚无明确,这是因为正常人体每天均会出现轻微损伤,易引发C反应蛋白水平的轻度升高。成人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约为0.05mg/dl,大部分健康人的C反应蛋白浓度较0.2mg/dl低,少数妊娠妇女的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多数新生儿于出生第3天仍可检测出C反应蛋白,并于出生7d后消失。当浓度<1mg/dl时,可视为无意义或正常的升高,当浓度为1~10mg/dl时,可视为中等程度的升高,当浓度>10mg/dl时,可视为显著升高。如患者并发炎性疾病、感染、组织损伤、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组织坏死等情况时,C反应蛋白会于几小时内迅速增高,并于24~72h达至高峰,比正常水平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待疾病控制后,再于24h内下降至峰值浓度的一半,其血浆浓度半衰期约为4~6h。C反应蛋白的上升速度、幅度、持续时间等与组织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故与传统检查项目相比更为灵敏可靠。在各类活动性风湿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升高的程度各不相同,在成人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Still)疾病中,C反应蛋白会显著增高;在多发性
3.2 血沉
成年人的血沉正常值如下:男性约为15mm/h,女性约为20mm/h,女性通常高于男性。在风湿病中,不同的风湿病患者,其血沉升高程度也各不相同,绝大多数骨性关节炎患者与纤维织炎患者的血沉正常,仅有约10%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会升高,而成人Still疾病患者的血沉基本为百分之百升高;在各种类型的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血沉均有所升高,其中全身型患者的血沉测定相当高;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约75%的患者血沉会升高,其中少数患者可不伴有临床疾病活动表现;当患者为
综上所述,C反应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不可仅依靠单次测定结果进行判断,应结合临床采取动态检测来综合分析。而血沉通常被视为粗筛试验,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亦不可单凭血沉的数值来判定某种疾病,同样需要和其他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才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而两者测定方式结合应用,可相辅相成,提高诊断结果的正确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