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启,“泽”未来 | 傅琤琤教授:多发性骨髓瘤CAR-T细胞治疗的用药体会及思考
2025-09-12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RRMM

随着治疗理念的提升和用药的普及, BCMA CAR-T细胞治疗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带来深度缓解,本期,医脉通《光明启,“泽”未来》骨髓瘤大咖专访栏目有幸邀请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琤琤教授,从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到真实世界的安全应用等角度,深入畅谈其在多发性骨髓瘤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用药体会及思考,以及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等创新药物在这一领域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问题一


我们知道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您作为LUMMICAR-1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泽沃基奥仑赛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进展,以及长期随访数据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泽沃基奥仑赛是我们国产自主研发的靶向BCMA CAR-T产品,在LUMMICAR-1研究中已经展现出了非常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安全性[1]


首先,从疗效角度来看,这项研究纳入的多为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而且多数为ISS分期Ⅲ期或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属于预后较差的人群。即便在这样困难的背景下,泽沃基奥仑赛依然能够带来高缓解率和深度缓解率,许多患者能够达到完全缓解(CR)或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这一点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在安全性方面,泽沃基奥仑赛表现出显著的“三低”特征:即≥3级血液学毒性低、≥3级感染率低、治疗相关死亡率低,同时起效节奏相对缓和、深度缓解逐步加深。这些安全性特征对于临床管理至关重要,不仅降低了非复发死亡(NRM)风险,也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可控性[2]


最后,长期随访数据对于评估CAR-T疗法的持久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CAR-T疗法很多时候早期就能看到显著缓解,但真正能体现疗效价值的是能否维持持久缓解、延长生存。我们即将在2025年9月的IMS(国际骨髓瘤学会)会议上公布LUMMICAR-1研究的5年随访数据,将进一步揭示泽沃基奥仑赛在治疗RRMM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相信这会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用药策略。


我们相信,随着长期随访数据的公布,泽沃基奥仑赛的临床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拓展,为RRMM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问题二


在临床实践中,泽沃基奥仑赛的应用情况如何?您认为在应用泽沃基奥仑赛的过程中,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泽沃基奥仑赛自上市以来,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与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大部分患者能够较快达到缓解状态,并且这种缓解状态能够得以维持,使得许多预后不佳的患者得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尽管如此,在泽沃基奥仑赛的应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是费用问题,由于CAR-T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整体费用偏高,且医保覆盖范围有限。其次是制备和运输的复杂性,CAR-T需要定制化的细胞制备,患者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对于疾病进展迅速的患者来说不太理想。第三个挑战是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尽管泽沃基奥仑赛的安全性较好,但仍可能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或持续性血液学毒性,这需要多学科团队进行有效的防控[3, 4]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目前的应对思路包括:首先是在政策层面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地方惠民项目乃至医保对CAR-T疗法的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其次是优化制备和物流流程,提升交付效率,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最后是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不良反应管理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多学科协作,特别是针对感染、CRS、ICANS等,制定成熟的应对方案。


问题三


CAR-T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提升空间。您认为泽沃基奥仑赛在未来治疗中有哪些潜在优势和发展方向?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策略,您有哪些展望?


CAR-T疗法目前已成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该领域仍有显著的提升空间[5, 6]


泽沃基奥仑赛的优势在于其“三低”特征,即低血液学毒性、低感染率和低治疗相关死亡率,这使得即便是高龄或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能顺利完成治疗。此外,泽沃基奥仑赛在中国本土患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信心。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可能包括:


多靶点CAR-T:例如BCMA联合GPRC5D或CD19,以解决疾病异质性和免疫逃逸问题。


通用型CAR-T:即现成的CAR-T产品,能够显著缩短制备时间,提高治疗的可及性。


体内CAR-T:直接在体内编辑T细胞,简化治疗流程并降低成本。


在整体治疗策略上,未来的趋势将是多手段联合治疗。CAR-T可能与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免疫调节剂等治疗方法进行序贯或联合应用。我们期望通过这些联合治疗策略提高完全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最终实现部分患者的功能性治愈。泽沃基奥仑赛在这一过程中有望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推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步的重要力量。


1757674715509781.jpg

傅琤琤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浆细胞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

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

女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抗癌学会血液肿瘤分会,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常务委员

亚太骨髓瘤网成员

国际骨髓瘤协会成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江苏省卫生厅科教兴卫重点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基金。获得过教育部、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等。


参考文献
1.Rejeski K, Shouval R, Labopin M, et al. 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haematotoxicity after CAR T-cell therapy: from mechanism to management[J]. Lancet Haematol. 2024;11(6):e459–e470.
2.Cordas Dos Santos DM,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nonrelapse mortality after CAR T cell therapy[J]. Nat Med. 2024;30(9):2667–2678.
3.Hwang S, et al. Best Practice Considerations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nsplant and Cellular Therapy: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fter CAR-T Therapy[J]. Transplant Cell Ther. 2024;30(10):955–969.
4.Wudhawan B, et al. The CAR-HEMATOTOX score for predicting severe infection after CAR-T therapy[J]. J Immunother Cancer. 2022;10(5):e004475.
5.Fan L, et al. Long-term remission and survival in RRMM after LCAR-B38M CAR T cells: 5-year LEGEND-2 results[J]. J Hematol Oncol. 2024;17(1):23.
6.Raje N, et al. Future directions in CAR-T therapy for multiple myeloma[J]. Blood Cancer J. 2023;13:4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