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琤琤教授:中国CAR-T治疗,创新引领与联合策略的璀璨篇章丨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
2025-07-28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5年7月11日-13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哈尔滨举办,全国血液肿瘤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血液肿瘤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进行了深入分享与探讨。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琤琤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多发性骨髓瘤(MM)CAR-T细胞的应用以及未来联合治疗策略展望。



从血液肿瘤到自身免疫疾病和实体肿瘤,中国创新引领世界医疗革命


傅琤琤教授:


中国在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经上市的商业化CAR-T是从国外动物源CAR-T向全人源化CAR-T的转化升级,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了毒性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此外,在FasT CAR-T和通用型CAR-T等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同样保持着国际领先优势。在适应症拓展方面,我国CAR-T治疗已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逐步延伸至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治疗前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首款即将上市用于实体瘤治疗的CAR-T产品也源自中国,这标志着我国在CAR-T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然而,在CAR-T临床应用体系方面,欧美国家仍具有相对优势。其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和成熟的支付保障机制值得我国借鉴。未来,我国需要在CAR-T的临床应用管理、支付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国际学习,以推动CAR-T治疗的规范化发展。


从生存获益到耐药防控,精准联合策略引领未来方向


傅琤琤教授:


目前我国MM的临床研究中,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包括CAR-T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联合应用、CAR-T细胞与传统化疗及放疗的联合应用,以及CAR-T与新型靶向药物(如双特异性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联合应用。


然而,尽管治疗手段不断丰富,MM仍属于不可治愈性疾病。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每种治疗方法的优化应用,以实现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最大化获益。联合治疗策略的积极意义在于可能为疑难病例带来突破性进展,而风险则在于可能诱发多重耐药现象,不规范的联合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对多种治疗方案产生耐药性,这为后续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基于此,我认为联合治疗策略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但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把握适应症,避免滥用。


1753672673748314.png

傅琤琤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浆细胞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

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

女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抗癌学会血液肿瘤分会,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常务委员

亚太骨髓瘤网成员

国际骨髓瘤协会成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江苏省卫生厅科教兴卫重点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基金。获得过教育部、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