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脂肪和高血压是否存在关联?
2014-09-03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内脏脂肪 高血压

一项研究发现,内脏脂肪而不是体重指数(BMI)或整体皮下脂肪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该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slan T. Turer博士(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人的研究显示,在多变量分析中,最初BMI可使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BMI标准差每增加1,相对风险增加1.24(95% CI 1.12-1.36,P<0.0001);但是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过多两个变量纳入到模型后,只有内脏脂肪与高血压发病相关,标准差每增加1,相对风险增加1.22(95%CI 1.07-1.39,P=0.004)。


Turer等人写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脏脂肪组织是一种病态的脂肪组织仓库。相对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与脂质分解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相关性更大。


肥胖与高血压相关,但不是所有的肥胖患者都会患高血压。体脂分布而不是数量可能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更大。未来探讨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达拉斯心脏研究的数据,在2000-2002年共纳入了903例参与者的初步评估资料,包括血压测量值、腹部和下肢不同部位脂肪组织量化影像学评估数据和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查数据。随访时间为2007-2009年。


在间隔的7年中,230个人被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比非高血压者年龄更大(43 vs 39),糖尿病比例更高(7% vs 2%),黑人比例更高(56% vs 33%),同时BMI、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含量也更高。


在内脏脂肪和高血压的模型中,调整了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脂肪因子(如瘦素)、肾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后,二者仍存在关联。


采用肝脏脂肪、腹膜后脂肪和腹腔内脂肪代替模型中的内脏脂肪后,发现肝脏脂肪(RR 1.09每个标准差,95%CI 1.05-1.13,P<0.0001)和腹膜后脂肪(RR 1.13每个标准差,95%CI 1.02-1.25,P=0.02)与高血压均有相关性。


在四分位数分析中,腹膜后脂肪量较高的人高血压发病风险较高:第二个四分位与第一个四分位相比,调整的相对风险比为1.48(95%CI 0.98-2.22);最高和最低四分位相比,调整的相对风险比为1.84(95%CI 1.20-2.84)。


Lawrence R. Krakoff博士(西奈山Icahn医学院)在随刊评论中说,肾脏或肾上腺周围的脂肪可能是血压升高的基质,但是目前仍然不能确认内脏脂肪和高血压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这只是一个观察性的研究。此外,这项研究中只测量了一次内脏脂肪水平(基线时),而随着时间推移,内脏脂肪含量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研究的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内脏脂肪(而不是广义的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最终推动了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


医脉通编译自:Nancy Walsh. Visceral Fat and Hypertension: A Link? MedPage Today. Sep 2, 2014.


参考文献:


1、Chandra A,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body mass and fat distribution with incident hypertension: observations from the Dallas Heart Study" J Am Coll Cardiol.2014; 64: 997-1002.

2、Krakoff L. Adiposity and risk for hypertension: does location matter? J Am Coll Cardiol 2014; 64: 1003-100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