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吁钢教授专访:降脂治疗热点与争议解析
2014-06-23 来源:医脉通

第三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做了题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降脂治疗:目前的问题?》的精彩报告。医脉通编辑有幸就血脂领域的热点和争议话题采访了董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 董吁钢教授


医脉通:董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医脉通的专访。2013年美国的胆固醇新指南推荐了四类他汀治疗的主要人群,其中最后一条是“无临床ASCVD或糖尿病,但LDL-C水平在70-189mg/dL且经评估10年内ASCVD发病风险≥7.5%”;2014年的NICE血脂指南草案也建议扩大他汀使用。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心血管疾病低危患者是否应使用他汀类药物?


董吁钢教授:的确,根据美国的这个指南,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会扩大。但是这一点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还存在争论。认为好的原因是:对于这一类人群如果早点服用他汀的话,可能会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对于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血脂达到这一水平并不一定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首先,要看糖尿病病史的长短;第二,要看患者的生活方式是否改善了;第三,LDL-C水平在70-189mg/dL这个跨度比较大。如果扩大他汀的适应证,有一部分患者服药可能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降低患者的获益/风险比。


鉴于以上分析,我并不是完全赞同这条推荐。我认为,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情况、家族史等具体分析,综合判断。英国和美国的指南中都扩大了他汀的适用范围,我觉得临床中我们还是要慎重,不要盲目地扩大他汀的使用。


医脉通:最近国内外新发布了多部胆固醇管理指南。美国AHA胆固醇指南放弃了具体的LDL-C目标,而美国国家脂质协会发布的血脂异常管理建议草案推荐了非HDL-C治疗目标。在血脂管理是否设立目标值、采用什么样的指标方面,您是如何看待的?


董吁钢教授:美国指南放弃了LDL-C目标,强调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是用高效他汀、中效他汀的概念。关于这个概念,我并不完全赞同。因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我们还要根据LDL-C基础值的水平来制定方案。LDL-C基础值水平较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又不多的话,患者的实际风险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给患者大剂量他汀可能并不是患者所需要的。所以我还是认为要有一个目标值。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值,可能对于某个高危人群来说由于LDL-C基础制相对低而不需要用高效他汀治疗,可能中效他汀就可以达到目标值,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防治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目标值还是需要的,特别是亚洲人群,尤其是中国人。中国人的LDL-C水平相对低于欧美人群,根据目标值水平选用合适剂量的他汀类药物。


医脉通2014年ACC年会上公布了多项关于PCSK9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您是如何评价这类药物的?


董吁钢教授:LDL-C达标,他汀并不是唯一。其他药物也可以降低LDL-C或非HDL-C,可以与他汀联合使用,可能对患者获益更大。


在去年的AHA年会和今年的ACC年会上,都提到了PCSK9抑制剂的问题。从初步的临床结果看,PCSK9抑制剂能够大幅度降低LDL-C水平,使用相对比较方便,但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其对患者的机体是否存在有害的作用尚不明确,即其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但至少PCSK9抑制剂提示我们,在临床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他汀是目前最主要的药物,也是首选药物,但并不是唯一之选。只要能使LDL-C降低,就有可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


医脉通:感谢董教授接受医脉通的专访。


更多精彩内容>>>第三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专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