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脂降脂,在心血管病治疗及预防中怎样进行脂质干预现在已经不再是只属于前沿研究的一个话题了,它开始成为每个医生关注的焦点。11月24日,在基层委员会全国巡讲(太原站)会议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建军教授做了《动脉粥样硬化:人类生存长期挑战》的报告。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李建军教授
目前普遍认为脂代谢异常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中心环节,但这二者之间机制联系尚不清楚。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中有两个必备因素:LDL-C和单核/巨噬细胞。最近10年他汀药物的一系列临床试验再次肯定了干预LDL-C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
一、临床证据回顾
二、“坏胆固醇”LDL-C
在众多临床试验中,我们发现很多证据支持LDL-C是“坏胆固醇”应该被列为治疗靶目标
证据1 |
动物模型与实验研究证据 |
证据2 |
人体AS斑块的组织病理学发现 |
证据3 |
冠心病及其他AS性疾病患者脂质谱特点 |
证据4 |
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之事实 |
证据5 |
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治疗 |
证据6 |
大规模临床降胆固醇干预研究结果 |
58项他汀临床降胆固醇干预研究(治疗者76359;安慰者71962)结果证实:LDL-C降幅与时间是他汀疗效的关键 |
 |
荟萃分析LDL-C与CVD风险始终相关 |
调整LDL-C水平与CVD风险无显著相关 |
调整HDL-C水平后,LDL-C水平与CVD风险仍有显著相关 |
|
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在6595名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比较普伐他汀和安慰剂,平均随访4.9年,证实普伐他汀一级预防效益显著。 |
|
在心血管领域普遍使用他汀治疗的同时,他汀治疗残余风险的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其他成分如TG、HDL-C、Lp(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如何认识?LDL-C治疗靶点是多少?我们已有的临床证据充分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
四、lDL-C靶目标的探索与思考
众多证据支持LDL-C是不折不扣的“坏胆固醇” |
调脂治疗后的残余风险仍不可忽视LDL-C的可能影响 |
部分研究证据对现有LDL-C的靶目标提出挑战 |
下调LDL-C靶目标是否进一步获益值得探讨 |
新的药物研发室临床上进一步下调LDL-C成为可能 |
药物联合治疗下调LDL-C可能会减少单一他汀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 |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