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本身病变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周围循环衰竭,广泛的组织缺血、 缺氧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受损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候。AMI是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休克诊断:平时高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①休克+外周脏器低灌注表现;②存在心源性疾病导致心输出量下降;③除外低血容量、过敏性、创伤性、感染性、中枢性原因。
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①无循环支持时,心脏指数(CI)<1.8 L/min/m2,或者有辅助循环支持时,CI<2.0~2.2 L/min/m2,代表心输出量下降;②PCWP在18~20 mmHg时,开始出现肺淤血;>40 mmHg时,为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建议
表1 2017年ESC STEMI指南心源性休克管理建议
表2 2015年ESC NSTE-
表3 2015年ESC NSTE-ACS指南对侵入性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推荐
图1 2015年ESC NSTE-ACS指南心源性休克处理流程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类型及处理
1. AMI后左心急性泵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肺水肿
➤收缩压<80 mmHg,皮肤湿冷、少尿等低灌注表现
➤PCWP>20 mmHg,呼吸窘迫、氧饱和度下降、胸片呈肺淤血
➤处理:强心、利尿改善左心功能、IABP等心脏支持装置改善灌注
2. AMI后右心泵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
➤以低血压、低灌注表现为主
➤SBP<80~90 mmHg,尿少、皮肤湿冷
➤PCWP<20 mmHg,胸片不表现肺淤血,尚能平卧
➤处理:补液,对正性肌力药物反应差
3. 非低血压心源性休克
➤呈高交感活性状态,往往是第一类型经过处理后的表现。
➤收缩压>90 mmHg,但仍表现为低灌注、外周阻力升高、四肢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尿少,死亡率接近50%
➤处理:可尝试用扩血管和血管活性药物、IABP等心脏支持装置可能有益
4. 低血压为主要表现
➤外周灌注尚可,相对多见,且为良性
➤收缩压<90 mmHg,尿量轻度减少,肺部无湿啰音,胸片无肺淤血,为隐性泵衰竭
➤处理:避免过度补液、利尿,对正性肌力药物反应好
5. 右室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及时识别右室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在18导联
➤单纯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应想到右室心肌梗死
➤在无肺淤血(肺部无啰音/胸片无肺淤血)情况下,颈静脉充盈,应想到右室心肌梗死
➤处理:及时开通血管;严重时快速补液,保证右心室前负荷,避免扩血管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易合并缓慢性
6.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总体处理原则
➤病因治疗:血运重建、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
➤处理诱因和加重因素:血容量、血气、电解质、血氧、镇痛,及时调整降压药物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脏器灌注:血管活性药物、IABP等心脏支持装置
(1)血管活性药物:
表4 儿茶酚胺类药物的作用靶点
(2)IABP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不能改善临床状况时,如心率快、四肢末梢湿冷、少尿、
IABP增加舒张期冠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有效逆转阻滞低灌注,减少心肌耗氧。IABP应用越早越好,获益为:预见性>补救性。
(3)Impella、Tandem Heart
能够更好地降低左室负荷,血流动力学支持效果更佳。在改善CI及临床获益方面优于IABP,更适合严重心源性休克。但是,出血并发症多、花费高、操作复杂。
(4)ECMO
ECMO能提供有效的心肺双重功能支持,能为PCI及CABG提供更好的过渡和支持,能降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需要注意的是,截肢、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