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医脉通,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中国
推荐1:T2DM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
(1)空腹和餐后TG水平升高,即使在空腹
(2)HDL-C水平降低;
(3)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和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且LDL-C发生质变,小而致密的LDL-C水平升高;
(4)富含TG脂蛋白的载脂蛋白(apo)B-100和apoB-48水平升高,apo-C III水平升高,apo-C II/apo-C III以及apo-C III/apo-E的比值升高。
推荐2:中国T2DM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治疗率、达标率低,临床上应加强对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
推荐3:在确诊T2DM的同时均应检测患者的空腹血脂谱(包括TG、TC、HDL-C和LDL-C)(推荐;E级证据)。
推荐4:对于血脂位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如果无其他心血管风险,在T2DM治疗过程中每年至少要进行1次血脂谱的检测;如果伴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则在诊断T2DM后每3个月监测血脂谱1次。对于合并血脂谱异常的T2DM患者,则在起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以及药物剂量调整期间每1~3个月监测1次血脂谱,此后则建议每3~12个月监测1次血脂谱。
推荐5:T2DM患者ASCVD高危人群调脂的主要目标为LDL-C<2.6 mmol/L,次要目标Non-HDL-C<3.4 mmol/L,其他目标TG<1.7 mmol/L。
推荐6:T2DM患者ASCVD极高危人群调脂的主要目标为LDL-C<1.8 mmol/L,次要目标Non-HDL-C<2.6 mmol/L,其他目标TG<1.7 mmol/L。
表1 T2DM患者的ASCVD风险分层及血脂管理目标
注:T2DM,2型糖尿病;ASCVD,
推荐7:所有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血脂仍未达标者接受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若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则换用另一种他汀类药物、减低他汀剂量或给药频次、或小剂量他汀合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图1 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管理流程
推荐8: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均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并贯穿T2DM治疗的全过程(推荐;A级证据)。
推荐9:对于绝大多数T2DM患者,中等强度他汀(可使LDL-C水平降低30%~50%)是可选的降胆固醇治疗药物(推荐;A级证据)。
表2 调脂药物对血脂谱的影响
推荐10:如果患者TG>5.6mmol/L时,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首选降TG药物治疗(如贝特类,或高纯度鱼油),以减少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推荐;C级证据)。经过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non-HDL-C仍不达标者,特别是TG≥2.3mmol/L,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贝特类药物(建议;B级证据)。
推荐1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可作为他汀不耐受或单药治疗LDL-C不能达标时的联合用药(建议;A级证据)。
推荐12:T2DM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治疗在血脂达标后,仍需长期维持治疗(推荐;A级证据)。
推荐13:当血清
推荐14:当合并CKD 1~2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无须减量;当合并CKD 3期,除
推荐15: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的耐受性良好。
推荐16: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监测肌酸激酶(CK),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过度运动等导致的肌肉症状和/或肌酶升高。如果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立即停止他汀治疗。
推荐17: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血糖异常和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推荐18:Meta分析和中国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他汀与
推荐19:在临床中,T2DM患者一些常用的药物会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临床医师在处方药物时应该考虑到这些潜在的药物作用。
表3 T2DM患者常用药物对血脂的影响
注: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不明确;TZD:噻唑烷二酮;DPP-4:二肽基肽酶4;GLP-1:胰升糖素样肽1;SGLT2,钠-
推荐20: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不仅是治疗T2DM患者血脂异常的基础,更是预防T2DM患者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
来源: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33(11): 925-93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