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高血压急症的概念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
关于高血压急症概念的几点说明:
➤不能单纯依靠血压升高来判断高血压急症
➤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或
➤一部分临床高血压急症并不表现为显著的血压升高,如
➤如果患者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40mmHg,则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视为高血压急症
➤某些患者在既往脏器功能损害的基础上血压急性升高,从而使脏器功能进一步损害的临床情况,也应视为高血压急症
➤需要关注已经或可能发生的靶器官损害,且靶器官的损害是动态变化的
急诊高血压的特点:
➤急诊高血压可发生于各种临床情况
➤急诊高血压形式紧急、情况复杂、多变
➤患者的基础条件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可有基础或新出现的一个或多个靶器官损害
➤急诊高血压是临床急症表现之一
➤急诊高血压对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有影响
➤急诊干预是否得当对预后至关重要
二、高血压急症的病情评估
高血压急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器官功能。靶器官损害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脑、肾、肝、肺、胃肠道等,特别是心、脑、肾。
1.病史评估
➤急性头部损伤或创伤
➤全身性神经系统症状,如激越、
➤可因缺血性或
➤胸部不适,可能由心肌缺血或主动脉夹层所致
➤急性严重背痛,可能由主动脉夹层所致
➤
➤妊娠、有严重高血压的妊娠女性可能存在子痫前期或发生子痫
➤使用可引起高
注意:患者的基础血压和既往疾病!
2.可选择的辅助检查
➤
➤常规胸片
➤
➤血清电解质和血肌酐
➤心肌酶(若怀疑有
➤头颅CT或MRI(若存在头部损伤、神经系统症状、高血压性
➤胸部增强CT或MRI,或经食管
➤直接眼底镜检查发现火焰状出血、渗出(棉絮状渗出点)或视乳头水肿,这些表现与III级或IV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一致,并且与高血压脑病相关
三、高血压急症的血压管理
1.治疗原则
➤患者病情综合评估
➤区分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
➤实施个体化治疗
图1 急诊高血压处理流程
图2 高血压急症治疗流程
在高血压急症治疗中,降低血压只是一种手段,“保护或恢复重要靶器官的功能”才是目的,才是我们需要的结果。
➤个体化治疗各类不同情况的患者:因人而异(包括年龄)、因疾病而异
➤迅速恰当地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减轻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2.接诊流程
图3 急诊高血压患者接诊流程
3.降压目标和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
➤静脉用药为主:起效快、半衰期短
➤数分钟-2小时:血压平均下降10%-25%
➤2-6小时:至160/100-110mmHg
➤血压达标,治疗诱因、原发病及并发症
血压控制并非越快越好,也并非越低越好,需要在对患者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节奏、有目标地降低血压。
治疗目标:
➤第一目标:在30~60分钟内将血压降至一个安全水平。
建议:在给予降压治疗的1小时内使平均动脉压(MAP)迅速下降,但不超过降压治疗前血压的25%。但多数学者认为,应在最初1小时内将血压降低约10%,随后2~4小时内进一步将血压降低10%~15%,主动脉夹层例外。
➤第二目标:达到第一目标后,应放慢降压速度。减慢静脉给药的速度,加用口服降压药物,逐渐将血压降低到第二目标。
建议:在给予降压治疗后的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约160/(100~110)mmHg,并根据患者的基础血压和具体病情适当调整。
➤第三目标:若患者可耐受降压治疗第二目标且其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24~48小时内逐步降低血压至正常水平。
表1 不同高血压急症的治疗目标
药物选择:
表2 推荐的静脉治疗药物
表3 常用静脉注射药物
4.注意事项
➤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病理生理学较为复杂,治疗时指南的应用需结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高血压急症临床治疗宜采用半衰期较短的药物为主,采用静脉给药途径,避免口服或舌下含服快速降压药(如
➤药物治疗与一般治疗并重,如安静休息、吸氧、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适当镇静等
➤如果患者出现局灶的神经系统障碍,除颅压急剧升高外,在脑影像检查前不建议进行急诊降压处理
专题报道>>>中国心脏大会(CHC)201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