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凯德传媒
2017年7月7日,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CNA2017)于辽宁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会上,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做了关于“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及推广应用”的报告。
陈香美院士
指南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肾性高血压为肾脏疾病所致的高血压,主要由肾实质性疾病和肾血管疾病所致。在肾脏疾病进展过程中可产生高血压,高血压可加剧肾脏病变使肾功能减退,形成恶性循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高血压有多种原因,与自身免疫等多因素有关。高血压不仅加速肾脏病的进展,还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导致肾病患者过早死亡。
CKD患者发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和机制
良好的血压控制可有效降低肾衰事件,研究显示,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CKD和高血压共同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
由以上可见,中国肾性高血压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国内外指南对于CKD患者的血压推荐存在差异,当前临床实践主要参考国外指南。不同指南间推荐建议存在差异,甚至相悖,指南需要适应国情和人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2016)》(下称指南)正式推出。《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2016)》是我国第一部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编写历时一年余,经过相关领域专家反复讨论修改,于2017年5月30日在《中国医学杂志》正式发布,并同期配发述评,《指南》发布后迅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指南内容解读
《指南》内容涵盖我国肾性高血压流行病学,常见肾性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定义、测量和分类,降压治疗时机,血压控制目标,治疗等几个方面,基于我国证据、参考国内外高血压指南、整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而成。
《指南》详版目录
《指南》建议CKD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合并显性
肾性高血压降压药物选择
一旦高血压诊断确立(即血压> 140/90 mmHg),《指南》推荐CKD(慢性肾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应在生活方式调节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60~79岁老年人血压> 150/90 mmHg应开始降压药物治疗;≥80岁高龄老人血压> 150/90 mmHg,可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治疗目的是通过药物降低血压,延缓肾功能减退和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预防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以及心血管死亡。降压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建议:1)标准剂量起始,建议高龄老人降压药物从小剂量起始;2)根据血压分级和心血管风险分层决定单药或联合药物起始;3)优选长效制剂;4)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目前推荐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
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涉及多个发病机制,往往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常用的两药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包括ACEI或ARB + 二氢吡啶类CCB、ACEI或ARB +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 +噻嗪类利尿剂。ACEI或ARB可抑制二氢吡啶类CCB引起的RAAS激活和下肢
指南推广及应用
中国肾性高血压患者数量大、分布广,广大一线临床医生是防治主力军,让一线临床医生掌握肾性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十分重要。《指南》实用性强,便于查阅参考,是为广大一线临床医生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有力工具。《指南》目前在行业学会、医疗机构、健康社区、科普宣传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是大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临床决策的依据和基础,是广大基层医生日常诊疗必不可少的专业工具,可供公共卫生人员在开展肾性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中使用,可作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教材。
《指南》可广泛用于慢性肾病高血压管理和教育的各个领域,但还应注意到以下内容:
1.应该了解不同类型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和治疗重点;
2.应明确肾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但每个阶段的靶目标值和降压药物选择有所不同;
3.应注意肾性高血压人群的异质性,临床实践中不可能采用统一的降压治疗方案,达到同一个降压目标;
4.应了解各种降压药物的药理机制和药代动力学,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药物是否经透析清除选择和调整药物。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