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芳: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晨峰——我的思考
2017-06-08 来源:郭艺芳心前沿

作者:郭艺芳(河北省人民医院)


近年来,关于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晨峰的话题很多。于是,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但是,请不要奢望本文会有什么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就不会有明确答案。


首先,什么是清晨高血压,下图会给出甚为中规中矩的一个说法:



很多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于是,很多学者认为,应该积极控制清晨时段的血压,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这种思路没错,但是仅仅着眼于控制清晨时段血压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清晨时段的血压会升高吧……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一直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夜间人类多在休眠状态下度过,为了减少热量消耗,人体会下调机体的机能状态(如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日间则呈现相反的变化。在清晨觉醒前后,为满足日间的高当量运动,人体开始“预热”和“升温”。在位于下丘脑和松果体的时间中枢(chrono-structure)的调控下,人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水平迅速而显著的升高,并因此导致血压与心率的增高。这正是血压晨峰现象的生理基础(实际上,这个时候除了血压晨峰还有心率晨峰)。清晨时段人体内所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有助于人类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久而久之,便作为一种遗传特质保留下来。所以,清晨时段的血压升高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一种生存本能,不是我们的错。但是,如果清晨血压升高太快、太高,就可能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了。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清晨时段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时段。哦,清晨时段又是血压迅速升高的时段!于是,我们很容易把这些联系到一起,推测清晨高血压是导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就像下图这样——



然而,请不要混淆概念!!!同时出现的事情未必就是因果关系,或许是“共同土壤关系”。我是说,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或许在一块共同的坏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两棵毒草……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弄清一个概念——时间生物学。所谓时间生物学就是说,我们身体的大多数生理活动与生化现象都存在昼夜节律,比如下图:



看看这个图,我们可以发现清晨时段发生了很多对心血管系统不利的变化,比如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力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等。更要命的是,这个时段体内儿茶酚胺活性陡升,“Surge”! 这一系列的变化的结果就是——



那么,共同土壤是什么?也许是儿茶酚胺。对,就是儿茶酚胺!!!


于是问题来了:对于清晨高血压,我们仅仅控制血压就够了吗?除了清晨高血压,还有清晨心率增快呢;更要命的是,还有清晨时段的心脑血管事件簇集现象呢。仅控制血压能够避免这些事件吗?你只是控制了血压,心率增快依然存在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能够有效降低吗?除了血压与心率,导致清晨心脑血管事件簇集的主要原因既不是血压、也不是心率,而是儿茶酚胺!即便你把血压死死地压住,儿茶酚胺的活性并没有降低啊,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的风险或许不会显著降低的。


所以,对于清晨高血压或血压晨峰,我们应该积极控制血压,但是不应该仅仅盯着高血压,还要盯着心率快,更要设法解决清晨时段儿茶酚胺活性升高的问题。仅仅强调血压控制,难以取得理想结果。


医学是整体科学,医学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纠正某一项或几项异常指标。改善预后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