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占胆石症患者的10%~15%,以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的专家共识(2025年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的SCL围术期管理及完成LTCBDE所必备的设备、条件及手术方法、技巧等相关知识,促进LTCBDE的普及、推广,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肝外胆管的应用解剖
肝外胆管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胆总管),终止于十二指肠乳头。
1.肝左、右管和肝总管
肝左管较细长(长2~4cm),肝右管略为短粗(长1~3cm)。肝左、右管在肝门部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cm,直径0.4~0.6cm。肝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之右缘、在肝动脉之右侧和门静脉之右前方行走,肝总管前方有时有肝右动脉或胆囊动脉越过,肝总管下端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2.胆囊管
胆囊管是胆囊颈部的延续部分,长3~4cm,直径0.2~0.3cm。自胆囊颈部开始,向左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胆囊管大多呈锐角开口于肝总管之右侧,但常有变异,可开口于肝总管前方和后方或左侧壁,甚至与肝总管并行向下开口于十二指肠后段或直接单独开口在十二指肠;胆囊管也可很短甚或缺如。
3.胆总管
胆总管长4~8cm,直径0.6~0.8cm,其长度因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位置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当胆总管下端有结石梗阻时,其直径可明显扩张,有慢性炎症者可变得异常狭窄。胆总管在解剖上可以分为四段:
①十二指肠上段:自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起,至十二指肠上缘止,在肝十二指肠韧带中沿右缘向下行走,其左后方为门静脉,左侧是肝固有动脉。如果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很低,则此段很短甚至无此段。
②十二指肠后段:在十二指肠第一段(球部)的后面下行,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左侧为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③胰腺段:自十二指肠第一段之下缘起,至十二指肠第二段(降部)之后内侧壁止,胆总管即自此处进入肠道。2/3人群此段胆总管贯穿在胰头部的组织中通过,另1/3人群则在胰头部后面的沟内下行。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是胆总管在肠壁内斜行向下的部分,长约1cm,其中部扩大成肝胰壶腹,又称Vater壶腹,出口处有括约肌(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壶腹括约肌)围绕,称为Oddi括约肌,这是调节胆、胰管开放及其内压的总括约肌。出口处直径0.2~0.3cm,其周围黏膜稍隆起呈乳头状,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又称Vater乳头,距幽门6~10cm。70%~85%人群胆总管壶腹部与胰管相互汇合、构成同一出口进入肠管,15%~30%人群主胰管单独注入十二指肠。
4.胆囊三角
又称Calot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或副右肝管在此区内穿过。在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夹角之上方有一个淋巴结,即Calot淋巴结,这是手术寻找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的重要标志。
【推荐意见1】术前应充分结合影像资料(特别是MRCP),了解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解剖关系,这对成功完成LTCBDE具有重要意义。(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LTCBDE一期缝合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的继发性胆管结石,或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结石直径<1.5cm,胆总管直径≥4mm,可以经胆囊管探查胆道一次性取净结石。
绝对禁忌证:①心肺功能不全;②对于重症胆管炎合并
相对禁忌证:①腹腔粘连严重;②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过长;③胆总管结石直径≥1.5cm;④严重胆囊管炎症;⑤术中探查胆管积脓、胆道黏膜充血
【推荐意见2】严格掌握LTCBDE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确保安全实施手术的关键。(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
1.术前评估
术前全身状况评估:对于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者,纠正治疗后符合麻醉和手术条件者一般均能接受LTCBDE一期缝合术。
术前影像学评估:超声、CT、MRI+MRCP是主要的评估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了解胆囊管长度、汇入点、与肝总管的并行长度及汇入方位,胆总管结石数量、位置、大小,胆总管扩张情况及解剖变异。
2.术前准备
✧通常要求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2小时禁水。
✧一般不常规留置胃管。
✧一般不常规留置尿管,预计手术时间过长或年老体弱等情况可留置尿管。
【推荐意见3】LTCBDE应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术前是否留置胃管、尿管视情况而定,以确保手术顺利实施。(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手术方法
1.术野显露及胆囊切除
【推荐意见4】清晰的术野显露可避免胆囊切除时胆道损伤的发生,便于经胆囊管胆道探查的顺利完成。(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2.建立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通道
【推荐意见5】建立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通道至关重要,是经胆囊管探查胆道的前提。导航器或扩张球囊在引导胆囊管及胆总管纵行切开、判断切开胆管的直径及扩张胆管时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通道的建立。(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3.胆道镜胆道探查及胆道一期缝合
【推荐意见6】胆道镜选择:胆囊管内径≥5.0mm选用普通胆道镜;胆囊管内径3.0~5.0mm选用超细胆道镜。对可疑胆管结石,超细胆道镜更有应用价值。SCL患者选择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安全可行。最低点的缝合至关重要,胆漏通常出现于此。(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胆漏的预防及处理
胆漏的预防:①尽量小切开;②对于管壁较薄者应尽量选择细且光滑的可吸收缝线;③应该采用细而密的间断缝合;④切开的最低点是胆漏最常见位置,此处更应确切缝合;⑤如有胆道下端严重水肿,可考虑置入猪尾管,术后适时十二指肠镜拔除。
胆漏处理方法:①保守治疗:对于轻微的胆漏,可以采用引流、禁食、静脉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方法,多数情况下胆漏会自行愈合。②内镜治疗:对于持续胆漏,可以通过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或鼻胆管引流来减少胆道压力,促进愈合。③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的胆漏、引流不畅导致泛发性
【推荐意见7】胆漏是LTCBDE最主要并发症之一,确切缝合是预防胆漏的关键,治疗胆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
1.术前评估
【推荐意见8】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拟实施LTCBDE者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更好地承受手术应激,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患者的整体康复质量。(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2.饮食管理
【推荐意见9】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可以减少患者饥饿、口渴、紧张等不良反应,术后尽早进食有助于胃肠蠕动,快速康复。(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3.术后活动
【推荐意见10】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有助于患者呼吸、消化等多系统功能的恢复,具有降低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排气时间等优势。(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小结
SCL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每种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本共识专家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对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治疗SCL的围术期操作进行总结。该术式具有操作可行、疗效确切及安全性高等特点。本共识明确了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取石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及技术要点。目前该术式的临床研究多为回顾性,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提升证据等级。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