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息息相通·AR与AH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
流行病学——紧密关联
一项对AR患儿的研究显示,AR中合并AH的患儿占46.4%,并且75.8%的AR患者出现鼻塞症状2。EVCIMIK等对1322例变应性疾病(AR、哮喘、变应性皮炎)患儿研究发现,164例(12.4%)合并AH,高于同期无变应性疾病的儿童(3例,3%)3。
生理解剖——相互影响
腺样体位于鼻腔后部,与鼻黏膜临近,因此鼻黏膜炎症产生的分泌物可经由鼻腔对其产生反复刺激;反之,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各类变应原、病原体在鼻腔内蓄积,会进一步加重局部过敏和感染1。
发病机制——存在一致性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介导的信号通路与AR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在AR患者中发现TLR4、TNF-α、IL-4、IL-5等细胞因子呈高表达状态;同时,GANKOVSKAYA等在AH患儿的鼻黏膜及腺样体中也发现了TLR2与TLR4的高表达1,4。因此,TLR表达增多,启动天然免疫,可导致免疫性炎症发生;AR与AH在此层面上具有一致性1。
休戚与共·AR伴AH患儿的诊疗需综合研判
AR与AH在流行病学、生理解剖、发病机制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治疗时,需要结合患儿的病情综合判断给出合理方案5。对于AR伴轻度AH的患儿,可考虑药物保守治疗,有利于缩小腺样体体积及改善患儿阻塞及过敏症状;对于AR伴中-重度AH患儿,规范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需及时行腺样体切除术,术后继续规范药物治疗6。
鼻喷
吴莉等人研究显示,对于AR伴AH患儿,经第二代鼻用激素(
由此可见,鼻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AR伴AH患儿的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
AR与AH关系密切,对于轻度患儿可以坚持药物治疗,避免手术;对于中-重度患儿可先予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再行手术,术后仍需继续药物治疗。第二代鼻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改善患儿鼻部症状,并有效缩小腺样体体积,在AR伴AH患儿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专家简介
朱云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车谷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负责人
200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硕博连读),美国德州医学中心MD Anderson肿瘤中心博士后,长期在临床一线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多发疾病的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成人及儿童咽喉疾病与鼾症的手术和规范化诊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武汉市科技攻关专项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健康科普专家委员会 秘书长、常务委员;
中国中医药耳鼻喉药物研究专委会 委员;
湖北省睡眠研究会 副理事长、常务委员;
湖北省睡眠医学联盟 秘书;
湖北省耳鼻咽喉医疗质控中心咽喉疾病与鼾症组 副组长;
湖北省睡眠研究会社区与基层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