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D2014]四大获奖演讲荟萃:站上巨人的肩膀,你能看得更远
2014-09-25 来源:医脉通综合

作为每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的传统保留项目,包括Claude Bernard奖、Camillo Golgi奖、Albert Renold奖以及Minkowski奖在内的四大获奖演讲总会吸引与会者的目光。以下汇集EASD2014年会这四大重要演讲的要点内容,让你一次看个够。


—————————EASD第46届Claude Bernard获奖演讲—————————

糖尿病生物学新纪元



Claude Bernard(克劳德·伯纳德)奖授予为糖尿病和相关代谢疾病领域的发展作出创新贡献的学者。今年Claude Bernard奖被授予Domenico Accili教授,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院主治医师,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Russell Berrie基金会糖尿病教授。


Accili教授在获奖演讲中回顾了在认识糖尿病病因过程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及其如何改善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他讨论了1980年代的重要分水岭事件,即在胰岛素作用机理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的胰岛素生成细胞为何会功能受损方面取得的决定性进展。


直至1980年代,相关研究的关注点一直集中在胰岛素如何促进机体尤其是肌肉中葡萄糖的利用上。可能是分子基因技术的应用掀起了革命的浪潮,分子基因技术最初仅用于人类诊断试验,后来成为在试管中检测细胞和蛋白质功能的工具,最近在实验活体或通过人类干细胞/干细胞样细胞用于探索复杂的代谢途径。


尽管目前对胰岛素作用的基本途径已有了充分了解,但如何将这些科学发现转化为新的治疗方法仍有很大局限。他建议,应在开发调节非传统靶点的新药技术上花更多功夫。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定义性特征之一,Accili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几项探索胰岛素抵抗原因的基础研究,展现了糖尿病病理生理新知。如,肝脏脂质生成是2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的重要易患因素,脂肪组织是促进代谢综合征发展的炎症发生场所,而中枢神经系统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他指出,这些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的新发现为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角度。


Accili教授重点阐述这些重大的科学发现如何改变了我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胰岛素生成细胞(β细胞)作用的认知。β细胞功能受损在决定糖尿病进展上的作用和胰岛素抵抗一样重要。有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发生时的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进程同样适用于β细胞功能障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β细胞在糖尿病进展中逐渐丢失和死亡,但最新研究发现,它们实际上只是处于休眠状态,此时的β细胞暂时退化为无功能细胞状态,但仍可能被唤醒并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


Accili教授最后提到,在探索机制的道路上一些偶然的科学发现也很重要。如,有研究发现某些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能转化为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他认为这项研究为治愈1型糖尿病和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带来曙光。


聆听Domenico Accili教授的现场报告:The new biology of diabetes || Oral Presentation #1336


————————EASD第29届Camillo Golgi获奖演讲————————

糖尿病神经病变:一场伴随泪水、激情、思考模式转变的旅程



Camillo Golgi(米洛·高尔基)奖授予在糖尿病并发症的组织病理学、病因学、预防学及治疗学领域中作出杰出贡献的EASD正式成员。今年Camillo Golgi奖被授予Solomon Tesfaye教授,他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及谢菲尔德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糖尿病与内分泌科学术主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深入的研究。


大多数DPN患者足部溃疡和截肢的风险增加。截肢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是一种沉重的生活负担。糖尿病患者截肢后5年的死亡风险高于结肠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约1/4的糖尿病患者可能进展为致残的慢性疼痛,不少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还合并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缓解疼痛的药物仅对一半的患者有效,少数患者对药物甚至没有任何反应。


据Tesfaye教授介绍,在药物治疗无反应的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腰椎硬膜外间隙植入一种装置后,可通过对脊髓产生电刺激缓解疼痛,使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近20%的患者对脊髓电刺激没有反应。Tesfaye教授的团队通过核磁共振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累及周围神经和脊髓,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丘脑神经元、丘脑血流等亦存在功能障碍,他们正深入研究痛性神经病变的起源。此外,他们还利用功能磁共振找到了痛性神经病变产生的关键区域,发现了进展期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大脑周围灰质的缺失。


最后Tesfaye教授总结道,新的技术、新的发现正挑战着传统观念,未来也许会有更有效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聆听Solomon Tesfaye教授现场报告:Diabetic neuropathy: a journey with tears, passion, new insights and a paradigm shift || Oral Presentation #1337


————————EASD第8届Albert Renold获奖演讲————————

2型糖尿病的β细胞:始于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



Albert Renold(阿尔伯特·雷诺)奖旨在表彰获奖者在胰岛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今年EASD年会Albert Renold奖获奖者Steven Kahn教授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家。他就职于美国西雅图退伍军人事务部普吉特湾保健系统,兼华盛顿大学医学部代谢、内分泌及营养系教授。


Kahn博士在获奖演讲中重点介绍了胰岛β细胞在2型糖尿病高血糖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他的主要研究内容。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而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不利于胰岛素促进组织进行正常的葡萄糖摄取,是导致2型糖尿病爆发流行的一个原因。Kahn博士及其同事在人体中证实了这样一种反馈回路的存在,即当胰岛素敏感性发生改变时,β细胞的胰岛素释放也会随之变化,以确保葡萄糖耐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因此,当胰岛素敏感性变高时,通常见于运动时,胰岛素释放就会减少。


另一方面,当存在胰岛素抵抗时,如在肥胖的情况下,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正常β细胞就会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量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而如果β细胞不能对这种增加的胰岛素需求做出正常反应,就会出现糖尿病前期,最终发展为糖尿病。Kahn在演讲中讨论了上述问题,并展现了新数据表明,即使在空腹血糖仍处于正常水平时β细胞就已经失去了这种充分代偿的功能。


Kahn博士还介绍了他及同事关于不同人种β细胞功能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得出结论,美国4个人种的糖尿病发生发展均以进行性β细胞功能下降为特征。β细胞功能下降的程度在不同人种中是一样的,都表现为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糖代谢异常者程度居中。Kahn说:“这些研究结果震惊了业界同行,因为过去认为,某些人群β细胞功能缺陷更多或更少是其发生糖尿病的基础,而我们的结果揭开了真相”。糖尿病相关遗传学信息的飞速发展也证实了他们的发现,不同人种之间可影响β细胞的基因主体及频率均没有明显差异。


Kahn博士强调了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重要性。他们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发现尽管β细胞功能障碍的过程不可逆转,但减轻胰岛素抵抗以使β细胞“减负”是延缓其进展的最有效方法。研究者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寻找可遏制这种进展的新方法,来预防高危个体发生糖尿病。Kahn博士介绍了最近启动的一项研究,检测了以血糖正常化为目标的新方法是否能防止β细胞功能丧失。 他说:“这些研究会为我们将来战胜2型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


除临床研究外,Kahn博士还介绍了自己关于人胰岛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基础研究结果。这些异常的蛋白沉积导致β细胞死亡增加,从而减少能生成和释放胰岛素的β细胞的数量。他展示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研究的结果,淀粉样沉积可导致免疫反应,产生导致细胞损伤的炎性分子白介素1β(IL-1β),导致进一步淀粉样沉积和β细胞丧失的恶性循环。Kahn博士最后总结: “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从不同起点和角度尽可能保留β细胞,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聆听Steven Kahn教授现场报告:The beta cell in type 2 diabetes: lessons starting at the bedside || Oral Presentation #1338


————————EASD第49届Minkowski获奖演讲————————

揭开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因果关系



Minkowski(闵科夫斯基)奖旨在奖励已在欧洲成功实施的正规研究,并授予公认对糖尿病的研究发展有显著贡献的学者(年龄必须在45岁以下)。今年Minkowski奖获得者Anna Gloyn是牛津大学牛津糖尿病、内分泌与代谢中心大学讲师,基础与生物医学科学威康信托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尽管是一名基础科学家,但她的工作具有非常高的转化价值。


Gloyn教授在获奖演讲中指出,2型糖尿病的蔓延对新的治疗策略提出了要求,但对发病机制研究的匮乏使治疗手段停滞不前。人类基因组学不仅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开启了一扇窗,还为在机制基础上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


超过90%的化学药品进入临床后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疾病预测模型受限以及对调节特异性靶点的长期后果缺乏考虑。人体内改变特异性蛋白靶点活性的天然突变的存在为评价药物对该类蛋白靶点的有效性及毒性提供了良好机会。


糖尿病单基因研究在揭示基因发病机制及影响个体用药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导致新生儿糖尿病的胰岛β细胞KATP通道基因突变的发现,使得该类患者从使用胰岛素治疗转向了口服磺脲类药物。该项研究不仅为这类罕见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还证实了以人类基因组为靶点的治疗方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PTEN基因的罕见功能突变导致与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敏感性发生改变,然而人类PTEN基因功能的缺失所致癌症风险增加使得针对该机制的治疗方式停滞不前。与此类似,针对GCKR基因的干预研究显示,抑制肝脏葡糖激酶时常伴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


Gloyn教授最后总结,当前的挑战是如何合理利用过去几年所发现的大量2型糖尿病风险基因位点,在转录水平更好地开展机制研究,以及如何在人体生理层面仔细评估调节这些靶点的效果。


聆听Anna L.Gloyn教授现场报告:Unravelling causal mechanisms in diabetes pathogenesis || Oral Presentation #1393 


注:以上文字部分主要来自国际糖尿病网,医脉通综合整理


更多精彩见>>2014第50届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2014)年会专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