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双驱动——T1DM早期筛查为何迫在眉睫?
2025-07-25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T1DM)患者发病年龄普遍较早1,且随着疾病的发展,高血糖所诱导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2。在此背景下,推动T1DM防治关口前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医疗负担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对T1DM认识的深入,国内外权威指导文件陆续出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切实的筛查行动,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医脉通特别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糖尿病诊疗标准(2025)》(下文简称“ADA指南”)3以及《中国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1(下文简称“共识”)出发,深度剖析T1DM早期筛查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要点,以期进一步提升T1DM防控水平。


1753326833378540.png


以早为重,加强T1DM早期筛查刻不容缓


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2024年全球T1DM患病总人数约915万,在同年新增的50.3万患者中,<20岁人群占比高达43.5%4,发病年轻化趋势不容忽视。在中国,T1DM的发病率也正以惊人速度增长5。与此同时,诊断延迟问题同样严峻,CD1S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诊断T1DM患者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率为41.1%,10岁以下DKA起病的比例超过半数6,导致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


早期筛查是T1DM防治的关键。一项基于Fr1da研究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规范化的早期筛查能够降低DKA的急性发作风险,从源头上遏制疾病的恶性进展(图1)7。同时,前瞻性的干预策略可有效延缓微血管、大血管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患者筑牢健康防线8。临床研究表明,早期筛查可对T1DM后期的血糖控制和患者的胰岛功能带来有利影响9,为延缓疾病进程、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753327122791406.png

图1. 全人群筛查症状前早期T1DM可有效降低T1DM诊断时发生DKA的患儿人数


此外,早期筛查还有利于缓解突然诊断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的心理压力,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10。德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DiMelli研究中未经筛查即被诊断为T1DM的患儿父母相比,接受胰岛自身抗体(IAb)筛查并被确诊为症状前T1DM患儿父母的PHQ-9抑郁筛查量表评分显著更低(P<0.001)11


目前,ADA指南3和共识1等多项权威文件一致强调T1DM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将T1DM防治战略从疾病发生后的被动干预,前瞻性地向疾病风险期和亚临床阶段延伸,已成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阻断疾病进展的核心路径。


巧抓关键,以IAb为抓手优化T1DM早期筛查


了解疾病的分期是优化T1DM防治工作的前提,临床上T1DM可分为3期:1期胰岛自身免疫紊乱期、2期血糖异常期、3期临床症状期(表1)3,12。其中,T1DM 1期、T1DM 2期均属于亚临床期1。早期筛查的重点在于亚临床期,通过识别高危人群(如T1DM的一级亲属,少数自身免疫病患者和携带T1DM易感基因或遗传高风险的普通人群),为其提供合适的干预措施,以延缓疾病进展。


表1. T1DM的分期

444.png


共识明确指出,对T1DM高危人群筛查具有临床获益和可行性1。ADA指南同样强调,对有T1DM家族史或已知遗传风险升高的人群进行T1DM筛查3。在筛查指标的选择上,IAb作为T1DM重要的体液免疫标志物13,在疾病的早期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T1DM预测指标1


既往研究表明,IAb阳性抗体的个数和种类对于疾病进展具有不同的预测价值,早期出现的IAb阳性抗体数目越多,个体快速进展为临床T1DM的风险越高1。TEDDY研究结果显示,与保持单一抗体阳性[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的儿童相比,第二次出现GADA或IA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以及锌转运体8抗体(ZnT8A)阳性可分别使T1DM进展风险增加6.44倍、16.33倍、5.53倍(均P<0.0001)1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IAb出现的时间和顺序具有异质性,如IAA在年幼(<2岁)儿童中更常见,GADA则常见于首次检测出自身抗体的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1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共识梳理了不同IAb的典型临床特征(表2),并强调检测方法的重要性,指出放射配体法(RLA)为IAb检测的“金标准”1。临床应充分理解并落实共识要求,使IAb检测真正发挥其在T1DM早期防治中的关键作用。


表2. T1DM常见的IAb及典型临床特征

1753327197541969.png


主动出击,早期筛查和创新疗法为T1DM早期防治加码


早期筛查是T1DM防治的第一步,然而当高危人群被识别、亚临床期患者被发现,如何将筛查价值转化为临床获益?近年来,多种免疫干预新方法正呈现出防治T1DM的可喜潜力,特别是替利珠单抗注射液(拟)等药物的出现,使得T1DM早期筛查的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替利珠单抗注射液(拟)是迄今为止首个且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延缓T1DM发病的疾病修饰疗法,适用于成年人和8岁及以上儿童2期T1DM患者,其主要通过与T细胞表面CD3结合,调节T细胞活性,抑制免疫系统对胰岛β细胞的攻击和破坏1。TN⁃10研究结果显示,替利珠单抗注射液(拟)可延缓3期T1DM发病2年15,延长随访期发现其可延缓3期T1DM发病达32.5个月16。基于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其已被ADA指南和共识纳入推荐1,3,为T1DM管理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结 语


随着筛查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T1DM防控格局正发生根本性变革。通过开展早期风险筛查、精准干预,我们正在推动T1DM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战略前移,这对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应将指南/共识深度融入实践,实现疾病风险的早期精准识别。同时,应加速推进替利珠单抗注射液(拟)等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助力延缓疾病病理进程,切实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与远期预后,为构建T1DM防治新格局注入新动能。


*:截至文章发布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1):1183-1199.

[2]秦福建, 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06)643-648.

[3]ADA. Diabetes Care. 2025; 48(Suppl 1): S1-S352.

[4]IDF Diabetes Atlas 11th edition 2025.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01):16-139.

[6]Deng C, et al.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24 Mar;40(3):e3796

[7]Bonifacio E,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Jun;12(6):376-378.

[8]Narayan K, et al.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25 May;61(5)676-684.

[9]Hummel S, et al. Diabetologia. 2023 Sep;66(9):1633-1642.

[10]Besser REJ, et al. Arch Dis Child. 2022 Sep;107(9):790-795.

[11]Ziegler A-G, et al. JAMA. 2020;323:339–51.

[1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11): 1143-1250.

[13]陈雨露,等.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4(5):289-293.

[14]Vehik K, et al. Diabetes Care. 2020 Sep;43(9):2066-2073.

[15]Herold KC,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381(7): 603‐613.

[16]Sims EK, et al. Sci Transl Med, 2021, 13(583): eabc8980.


4M编号:MAT-CN-2510773

 版本号:1.0 

计划生效日期:2025年6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