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诊疗中出凝血功能检测,来看专家共识如何推荐?
2025-04-18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肺栓塞诊 凝血功能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出凝血功能检测通过评估基线凝血状态辅助排除抗凝禁忌证、优化抗栓治疗安全性;通过动态监测凝血指标指导个体化抗凝治疗,从而减少出血或血栓复发风险。关于PTE患者诊疗中出凝血功能检测的应用,《肺血栓栓塞症诊疗全流程出凝血功能检测专家共识》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共识推荐意见一览


推荐意见1:对于PTE 低风险和中风险的患者,当D-二聚体(D-Dimer)水平<500μg/LFEU,结合临床基本可排除急性PTE;对于>50岁疑似PTE 的患者,适宜根据年龄调整的D-Dimer临界值年龄×10μg/LFEU,进行阴性排除。(推荐等级:Ⅰ级)


推荐意见2:在对急性高危和中高危PTE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宜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等出凝血功能指标,警惕溶栓治疗禁忌证的出现。(推荐等级:Ⅱ级)


推荐意见3:对于过度肥胖、低体重和妊娠期的PTE患者,在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时,建议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推荐等级:Ⅱ级)


推荐意见4:建议普通肝素(UFH)抗凝的PTE 患者,依据24h内的APTT 值调整给药剂量,若24h内APTT不能控制在1.5~3.0倍基础值之内,建议检查抗凝血酶(AT)活性并依据抗Ⅹa因子活性调整剂量。(推荐等级:Ⅰ级)


推荐意见5:推荐在PTE 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抗凝时,依据INR 值指导华法林剂量的调整,宜控制INR 在目标范围2~3之间。(推荐等级:Ⅱ级)


推荐意见6:在PTE患者应用UFH 抗凝期间未达到抗凝效果时,应考虑AT 活性缺乏的情况,建议进行AT活性检测。(推荐等级:Ⅱ级)


推荐意见7:在PTE患者中应用UFH 或LMWH进行抗凝时,需关注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等相关指标监测,警惕HIT 的发生。(推荐等级:Ⅱ级)


推荐意见8:中青年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发作性VTE及PTE患者,应考虑先天性易栓症的可能性,重视先天易栓因素的相关筛查。(推荐等级:Ⅱ级)


推荐意见9:在PTE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警惕出血事件,建议密切关注出凝血指标,包括血常规、APTT、INR、FIB和D-Dimer等。(推荐等级:Ⅱ级)


推荐意见10:在PTE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除了密切监测出凝血指标外,推荐严格按照规范正确采集出凝血检测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推荐等级:Ⅱ级)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和智慧家测专委会,《肺血栓栓塞症诊疗全流程出凝血功能检测专家共识》编写组.肺血栓栓塞症诊疗全流程出凝血功能检测专家共识[J].临床急诊杂志,2025,26(4):231-24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