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ED 2025 | 耿松梅教授解析特应性皮炎诊疗与皮肤健康管理
2025-09-12

编者按

特应性皮炎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影响广泛且患者诊疗需求突出。伴随公众对皮肤美容与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如何统筹疾病治疗与健康维护已成为皮肤科领域的重要议题。近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期间,我们特别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耿松梅教授,从特应性皮炎的系统化诊疗策略、长期管理重点,到皮肤健康与美容的科学引导等多维度分享专业见解,为临床实践与合理护肤提供权威参考。







作为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新任副主委,您认为当前推动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水平提升的最优先战略是什么?
耿松梅教授

非常荣幸以中国健康皮肤发展大会副主委的身份参与相关工作,保障老百姓皮肤健康是我们的核心目标。特应性皮炎作为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群体庞大,需从三方面推进工作:一是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二是将现有基础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至临床诊疗;三是通过成果转化,不断推动患者治疗达标,以最优方式为特应性皮炎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面对如今多样的创新疗法,临床医生为特应性皮炎(AD)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的最核心考量因素应该是什么?
耿松梅教授
当前,医生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可选择的手段日益丰富,涵盖系统用药、外用药,既有传统药物,也有新型靶向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但治疗手段增多的同时,也面临新问题——需从患者的治疗需求与目标出发制定方案:首先要明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其次需了解患者的治疗需求与目标,最后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
在治疗决策中,医生仍处于主导地位。尽管倡导医患共同决策,但医生需从专业角度为患者提供最优方案,同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充分兼顾患者的治疗需求。不同药物各有优缺点,例如新型靶向生物制剂相较于传统药物,在疗效与安全性上均有显著提升,临床需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需求,针对性选择适配药物。



在特应性皮炎的长期管理中,您认为目前最亟待解决的、超越皮肤瘙痒之外的挑战是什么?
耿松梅教授: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特征,临床中需重视其复杂性:一方面,瘙痒诱因多样且患者个体差异显著,部分患者瘙痒阈值低,部分患者虽未将瘙痒列为首要治疗需求,但在特应性皮炎诊疗中,瘙痒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治疗目标与达标指标;另一方面,需从三重维度认知瘙痒——既要关注疾病本身引发的炎性瘙痒,也要认识到瘙痒会反过来加重病情,同时不能忽视瘙痒的主观性评价。
当前,部分新型治疗药物在控制皮损的同时,可有效缓解瘙痒,但治疗过程中面临新挑战:瘙痒得到控制后,如何实现药物的维持治疗与逐步减量。不过,随着对特应性皮炎神经免疫通路研究的深入,学界对神经免疫机制与瘙痒关联的认知不断加深,该领域已成为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热点。未来,随着相关机制的进一步明晰,有望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瘙痒控制药物与方案,最终实现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健康、心情愉快”的治疗目标。



了解到您和团队深耕重症疑难皮肤病领域,这类疾病常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创伤,想请教您:临床中医生该如何有效安抚这类患者,您有哪些实用经验可分享?
耿松梅教授:
既往皮肤科治疗药物发展较为缓慢,当患者罹患重症银屑病、重症特应性皮炎及其他疑难重症皮肤病时,临床诊断与治疗常陷入困境。但当前,皮肤科疑难重症诊疗已迈入新时代,无论是药物性皮炎(药疹)、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还是皮肤肿瘤,均有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医生应向患者传递治愈疾病的信心。
这种信心源于医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对患者病情的精准评估,以及与患者的充分沟通。以我们团队为例,正持续探索新型药物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在部分领域积累的经验已处于国际前沿——例如较早将新型生物靶向药物用于重症药疹、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及脓疱型银屑病等的治疗。
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将健康托付给医生,这份信任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医患共同面对疾病是理想的诊疗状态。不过临床中,部分患者可能对治疗效果存在不切实际的期待,此时医生需客观说明医学发展现状,在给予信心的同时,明确当前诊疗重点。多年来,我们始终感谢患者的信任,也尽全力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随着公众对“颜值”需求的提升,皮肤美容和年轻化需求激增。作为皮肤科医生,如何引导公众在追求美丽的同时,更科学地理解和维护皮肤的健康?
耿松梅教授:

对于皮肤颜值,首先需明确“健康是基础”这一核心认知——皮肤健康不仅是颜值的前提,更是机体健康的外在体现,皮肤被称为“系统疾病的镜子”。因此,保障皮肤健康需兼顾多维度:不仅要关注皮肤本身状态,更需拥有健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并建立对健康的正确认知,这是应向大众传递的首要理念。

其次,颜值提升需建立在皮肤健康之上,核心是对皮肤的科学呵护,且需规避“医美项目越多颜值越高”的误区。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大众可选择光电治疗、微整形、微注射等医美手段,或适配肤质的护肤品,但前提是充分了解自身皮肤状况,并与医生深度沟通,避免不规范操作与过度医美。

需强调的是,真正的颜值源于内在——对自我的肯定、自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才是颜值的核心支撑。



小结

耿教授强调,提升特应性皮炎诊疗水平应聚焦于患者教育、科研转化与治疗达标三大战略。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时应以患者实际需求和疾病严重程度为核心,综合评估药物特性。长期管理中,瘙痒控制和药物维持减量仍是重要挑战,未来依托神经免疫机制的深入探索,有望实现更精准治疗。同时,她倡导“健康是颜值之本”的理念,呼吁公众在追求美丽时坚持以科学为基础、以健康为前提,理性看待医美,树立全面、积极的皮肤健康观。



专家简介


耿松梅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老年学会皮肤病分会副会长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罕见遗传病专业委员会组长

  • 中国康复学会皮肤病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 陕西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会长

  • 陕西省抗癌协会皮肤肿瘤分会主委等

  • 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CDA“优秀中青年医师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等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副主编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 《危重皮肤病救治》、《皮肤病理与临床》等副主编

  • 文章先后发表于J Cell Sci、J Invest  Dermatol, J Am Acad Dermatol 等国际有影响力专业期刊

审稿专家:耿松梅 教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