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物制剂、AI赋能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编者按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为医学领域带来了全新支撑,在皮肤科疾病管理中(包括银屑病、痤疮、白癜风、黑素瘤等)均展现出显著赋能价值。以银屑病为例,其疾病进展与预后受多重因素影响,除遗传背景外,环境诱因、疾病自身活动状态、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差异,以及不同药物的选择与应用等,均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变量。
在信息化时代,通过AI全方位考量和分析银屑病的相关发展因素,能为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这将帮助我们在未来更精准、更个体化地管理银屑病,使其更符合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模式,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可以说,AI在银屑病管理中的赋能作用,未来会愈发重要。当然,我们需要充分利用AI平台和数据管理,真正提升和改变银屑病长期管理的理念。目前,这一领域尚未完全成熟,我们期待更多研究平台和数据的支撑,以帮助我们更合理、科学、规范地管理好患者。
变态反应性疾病(尤其与变态反应相关的皮肤病)在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同时也很重要,这一特点使皮肤科与其他学科形成了显著差异。皮肤科医生需要认识到,感染是贯穿所有临床学科的核心议题;对皮肤科而言,感染性疾病固然重要,但变态反应性疾病更构成了学科疾病谱系的核心,是支撑学科发展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患者自身的遗传背景外,环境变化与生活方式转型是更为主要的驱动因素。从环境层面看,空气污染(如PM2.5)等问题会直接破坏皮肤屏障的完整性,进而激活皮肤局部的炎症反应通路,为变态反应的发生埋下隐患;从生活方式层面看,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日趋多元——跨地域旅行、饮食结构的丰富化(如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清洁习惯的改变(如过度清洁),以及对多样化生活体验的追求,都使得皮肤暴露于更多复杂刺激因素(如新型化学物质、异质环境中的致敏原)之下,最终推动了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增多。
面对这类疾病日益复杂、发病率持续上升的现状,皮肤科医师亟需构建全方位的应对与管理体系:首先,需不断深化对新型过敏原的认知,同步推动过敏原检测技术的迭代更新;其次,在诊断环节必须建立精准化标准,避免因诊断模糊影响后续干预;最后,治疗层面更需遵循科学原则,实现规范化管理。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涉及多种免疫学表型,其中二型炎症是多数疾病(如特应性皮炎)的核心机制,但并非唯一机制——例如激素依赖性皮炎以Th1型炎症为主;特应性皮炎虽以二型炎症主导,仍有Th22、Th17、Th1等细胞的广泛参与。这种免疫表型的多样性,决定了机制研究与精准治疗需“分层突破”。当前,随着研究深入,治疗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针对关键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制剂,以及针对炎症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JAK抑制剂),已成为传统治疗之外的重要选择,标志着该领域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将聚焦三大方向:
从病因层面源头干预:若能有效识别并规避致病诱因,同时引导患者调整生活习惯与方式,就能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与进展,这是疾病管理的基础逻辑。
依托生物标志物实现精准靶向治疗: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存在不同免疫表型,对应的治疗需求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寻找并鉴定有效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标志物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适配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让“精准治疗” 从理念落地为实践。
探索更精细化的病理生理干预模式:疾病发生过程中,众多炎症信号通路相互作用,且会影响各类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以荨麻疹治疗为例,过去我们主要依赖抗组胺药,而现在更追求让肥大细胞维持稳定甚至静默状态——这正是更精准、更深度的靶向治疗思路体现。
最终目标在于:若无法避免接触过敏原,便通过生物靶向治疗或小分子药物改变病理生理过程,从而达到疾病修饰的目的。这不仅是未来治疗的重要追求,也是临床医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在控制疾病复发的同时,改变疾病进程,实现疾病修饰。
小结:郝飞教授的分享全面覆盖了银屑病与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前沿,从生物制剂的精准应用、AI技术的临床融合,到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制探索,再到皮肤科的传承与创新,为领域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未来,通过临床与科研的深度结合、传统与创新的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完善,皮肤科必将在疾病诊疗水平与学科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郝飞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审稿专家:郝飞 教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