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先天性鱼鳞病(CI)是一组遗传异质性皮肤病,通常在出生时或生命早期发病,累及全身皮肤,以角化过度、鳞屑增多、皮肤炎症和脆性增加为特征。其发病与约75个基因缺陷相关,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终身治疗。2019年欧洲发布了首版CI管理指南,鉴于临床、分子和治疗领域的进展,本文推出2024年更新版国际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科学的诊疗指导。
PART.01
一、更新背景与方法
本次指南更新由重组的国际多学科专家团队完成。专家们在系统回顾近期文献、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依据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标准评估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由于相关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多数证据来自小样本系列研究或病例报告,因此本指南第一部分的推荐多基于3-4级证据(专家意见)。
PART.02
二、治疗方案
(一)局部治疗
润肤剂:作为基础治疗,适用于所有类型鱼鳞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疗法联用,建议每日至少涂抹两次,沐浴后使用效果更佳。但在炎热气候下,使用闭塞性润肤剂需谨慎。
角质松解剂:
局部维甲酸类药物:近期一项关于外用曲
(二)系统治疗
口服维甲酸类药物:口服维甲酸类药物可纠正表皮分化异常,是CI的标准系统治疗药物。常用的有
生物制剂和Janus激酶抑制剂(JAKi):研究发现CI患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通路占主导,为生物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目前关于生物制剂治疗CI的研究多为病例报告或小样本系列研究。生物制剂主要用于严重红皮病型CI,可与口服维甲酸类药物联用。目前,JAKI抑制剂在CI治疗中的应用仅有少量病例报告,数据不足,因此未给出推荐。
PART.03
三、未来治疗展望
随着对CI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基于发病机制的新型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例如,临床试验正在探索通过局部递送疱疹病毒转
PART.04
四、综合管理
(一)心理社会管理
CI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影响深远,涉及日常生活、情绪状态、自我认知和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皮肤疼痛、皮肤气味和面部病变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疾病还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导致患者在教育、工作和社交活动中面临诸多困难,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因此,建议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从新生儿期开始,促进母婴和父婴之间的亲密接触,后续还应关注患者的性健康等敏感话题。同时,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患者了解费用报销政策,选择合适的职业。
(二)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费用,但需遵循当地法规,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并确保保险覆盖。高质量的皮肤照片对评估鱼鳞病病情至关重要,远程医疗适用于距离专家中心较远的患者随访,但不能替代首次面诊,首次面诊应包括全面的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和心理社会评估。
(三)遗传咨询与检测
遗传咨询应贯穿患者诊疗全程,帮助患者及其家庭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再发风险等信息。产前诊断(PND)和植入前基因检测(PGT)在部分国家已应用多年,可早期检测胎儿遗传缺陷,预防严重疾病。PND包括超声检查、母体血液检测和侵入性检查等;PGT则是对
小结
2024版先天性鱼鳞病护理指南(第一部分)涵盖了从治疗到综合管理的多方面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但由于CI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不断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