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炎症性病,临床表现为不同愈合阶段的斑块、丘疹、水疱、脓疱和/或溃疡,大疱性
现有治疗手段包括口服抗生素、外用
一、病例报告
一名67岁男性患者以主诉“全身瘙痒性
图1 患者皮疹的多形态临床表现,包括湿疹样、银屑病样及大疱样皮损
A 右上肢近端有少量带鳞屑的斑块,临床症状类似
B 躯干出现银屑病样斑块
C、D 全身分布着带鳞屑的丘疹和斑块,还有紧张性大疱,部分伴有出血,临床表现为大疱性皮炎
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图2 治疗后转归
A 多形性皮损(丘疹、斑块及水疱)伴糠疹样外观,不同演化阶段的皮损共存
B 乌帕替尼治疗1月后遗留炎症后色素沉着
图3 病理切片表现
C 低倍病理:楔形苔藓样浸润,浅表血管周围炎,融合性角化不全及鳞屑形成
D 高倍病理:淋巴细胞浸润伴晕轮形成,红细胞外渗,海绵样改变,基底细胞空泡变性
二、讨论
本文报道了一例使用乌帕替尼成功治疗的大疱性PLEVA病例。大疱形成是PLEVA的一种罕见皮肤表现。目前存在两种具有水疱表现的独立临床分型—大疱性PLEVA和天疱疮性PLEVA。天疱疮性PLEVA表现为PLEVA与天疱疮的重叠,其天疱疮抗原抗体检测呈阳性。本病例虽出现水疱,但血清学检测阴性,故确诊为大疱性PLEVA。
PLEV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有理论支持其与感染或T细胞功能异常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乌帕替尼是一种JAK1抑制剂,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从而调控Th1和Th2免疫应答。
据悉,这是首例采用乌帕替尼成功治疗的大疱性PLEVA病例,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血清学阴性结果均支持大疱性PLEVA的诊断。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PLEVA患者,乌帕替尼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选择。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