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CI:BMI,PAM50亚型与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
2015-10-23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乳腺癌患者诊时的肥胖与不良预后相关,但是很少有报告根据这一因素做出治疗调整。近期发表在J Natl Cancer Inst上的一篇文章考察了确诊时的肥胖因素以及分子分型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医脉通对此进行了报道。


CALGB 9741是针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研究化疗剂量强度和次序的随机试验。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和紫杉醇治疗,剂量根据实际体重而定。该分析的研究人员从记录中获得了CALGB 9741试验中患者确诊时的身高和体重,利用NanoString平台用存档的样品进行PAM50检验。利用比例风险回归法评估体重指数(BMI),PAM50和无复发及总生存(PFS和OS)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状态,肿瘤大小,绝经状态,药物次序和剂量强度进行调整。所有的统计检验都是双侧的。


研究结果


研究记录了2005年入组的1909位患者的基线身高和体重。对其中1272位还通过PAM50进行了亚型测定。基线中位BMI是27.4kg/m2。中位随访11年发现,有619例RFS事件和543例患者死亡。


基线BMI是RFS的统计学显著预测因子(BMI每增长5单位,调整后风险比[HR]=1.08,95% CI=1.02-1.14, P=.01),也是OS的统计学显著预测因子(调整后HR=1.08,95% CI=1.01-1.14, P=.02)。BMI和分子分型是RF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没有统计学显著作用。



Figure 1. Recurrence-free (A) and overall (B) survival by body mass index. BMI = body mass index.


文献全文:Ligibel JA, J Natl Cancer Inst 2015 Sep;107(9) PMID:26113580 


研究发现,确诊时的BMI是接受优化剂量化疗时的乳腺癌患者群的统计学显著性预后因子。但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结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测定体重减少对乳腺癌患者结局的作用,以及评估在其他类型肿瘤亚型中是否存在相似作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