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基巍 黄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导语:胸腔积液">
尽管所有的恶性肿瘤均可引起MPE,统计结果表明,约有75%是来源于肺癌、
无论恶性胸腔积液来源于何,一旦发现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一般小于6个月,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正确诊断并有效控制MPE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恶性胸腹腔积液的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胸腔和腹膜腔内都有少量的液体在起着润滑作用,其产生和吸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恶性胸腔积液定义为胸腔内出现肿瘤细胞。
转移性MPE一般由于临近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和胸壁恶性肿瘤的直接浸润。肿瘤癌栓使脏层胸膜功能障碍,或肿瘤通过血道转移至脏层胸膜,使胸膜腔积液的回流吸收受阻出现胸腔积液。
若侵犯淋巴结造成淋巴管的破坏,还可产生乳糜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也是恶性胸膜腔积液产生的原因之一。
肿瘤患者胸腔内无肿瘤细胞,但有非肿瘤直接导致的胸腔积液,如纵隔肿瘤浸润、支气管堵塞、放疗、肺梗死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称为“类恶性胸腔积液”。20%~30%的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伴有胸腔积液。大多数的霍奇金淋巴瘤为“类恶性胸腔积液”,原因是胸导管堵塞;大多数的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
MPE的诊断一般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检、胸腔积液的生化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患者常出现气短、
影像学检查
X线侧位摄片可检测50 ml胸腔积液,表现为肋膈角消失,半月形沿胸壁阴影。大量胸腔积液可表现为纵膈向对侧移位。
胸部超声检查可检测到5ml的胸腔积液,并可作为胸腔穿刺或置管定位,表现为低回声胸膜增厚,界限常不规则,有时因胸腔积液含有细胞碎片而不均匀。
怀疑MPE时应进行胸部、肾上腺及肝脏的
胸膜间皮瘤表现有叶间胸膜受累,胸膜广泛增厚,可呈“波浪形”结节,有时可合并钙化。
目前,超声定位指导下行胸腔穿刺或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后进行生化及脱落细胞学检查为常规检查。
恶性胸腔积液主要为渗出液,国外使用的“LIGHT”标准包括LDH、胆固醇及蛋白含量的检测。
恶性积液细胞计数常大于50%(大于85%提示
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CA199、DNA异倍体等检测对诊断可提供一定帮助。
胸膜活检术
对胸腔积液检查未得到细胞学证实的患者可考虑应用胸膜活检。应用Abrams胸膜活检针的报道称,其诊断胸膜间皮瘤特异性为31%,腺癌为69%。应用CT或超声引导下的胸膜活检,敏感性可达86%~100%,特异性达100%。
外科和内科胸腔镜的胸膜活检术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
穿刺放液和腔内置管闭式引流
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是在胸腔穿刺的基础上,将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恶性胸腹腔积液最主要的方法。全身给药达到局部的药物浓度低,效果不佳。局部用药能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毒副反应小,因此更为常用。腔内应用的药物主要有:
硬化剂:向胸腹腔注入硬化剂会引起炎症反应、促进纤维蛋白沉积,使脏壁层胸膜粘连,从而控制胸腔积液生长。常用滑石粉、
化疗药物:常用铂类、
生物反应调节剂:常用白介素、
中药制剂:常用
基因治疗:50%以上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与p53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研究者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顺铂腔内注入治疗进展性恶性胸腹腔积液,有效率63%。
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VEGF在恶性胸腔积液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报道称腔内应用抗VEGF抗体即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或单用顺铂治疗NSCLC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贝伐单 抗联合顺铂有效率为83%,而顺铂组为50%。
外科治疗
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内科胸腔镜和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在胸膜固定术中均已广泛应用。多项研究表明,通过胸腔镜喷洒滑石粉剂治疗MPE的成功率在77%- 100%。
胸膜切除术及胸腔-腹腔分流术:胸膜切除手术病死率高(10%~19%),并发症包括脓胸、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胸腔-腹腔分流术(PVS)被用于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会出现分流管腔堵塞、血栓等术后并发症。
小结
目前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影像检查、胸腔积液生化分析以及细胞病理学检查的进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靶向药物为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开辟了新的治疗手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技术新药物一定可以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