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指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我国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死亡病例高达10多万例。因缺乏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指标, 确诊后的5年生存率<20% 。
大约3-7%的肺癌中存在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ALK融合在轻度吸烟者中更为常见。ALK基因重排与较年轻、腺泡组织学恶性腺癌等相关。肺癌中约有2%发生ROS1基因重排,与ALK基因融合相似,ROS1基因融合常在少吸烟者或不吸烟患者中发现,ROS1基因融合与年纪轻和肺腺癌相关。近期一项来自国人的多中心数据显示,在EGFR突变阴性的人群中,ALK基因融合和ROS1基因融合的发生率分别高达12.2%和4.4%。
基于近年来出现的循证医学证据,CSCO专家委员会对2015年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并补充了ROS1阳性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和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1、从检测方法角度,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荧光定量PCR(RT-PCR)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LK呈阳性的肺癌,称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亚型;
2、ROS1基因重排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被定义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另一亚型。
ALK和ROS1检测适宜人群
1、推荐含腺癌成分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常规ALK、ROS1融合基因或蛋白检测(1类推荐);
2、推荐小活检标本或不吸烟磷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ALK、ROS1检测(1类推荐);
3、推荐使用经认证的多靶点检测技术,同时检测ALK、ROS1、EGFR突变(2A类推荐);
4、推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次性切出同时检测ALK、ROS1、EGFR的样本量(2A类推荐);
5、若样本量不足以同时检测ALK和EGFR,推荐较年轻患者优先检测ALK基因融合(2B类推荐)。
ALK阳性检测
适合ALK融合基因诊断的样本包括组织样本和细胞学样本,组织样本可采用以下方法获得:手术切除、支气管镜检、经皮肺穿刺、淋巴结活检、手术活检等。
1、推荐获CFDA批准的诊断试剂和方法(1类推荐);
2、推荐Ventana IHC作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首选的常规诊断方法(1类推荐);
3、如果不能在本实验室进行ALK Ventana IHC检测,推荐患者尤其是小活检样本患者送样至周边实验室进行Ventana IHC检测(2A类推荐);
4、推荐条件缺乏地区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初筛,ALK阳性或疑似阳性患者必须使用FISH、Ventana IHC、RT-PCR任一方法确诊(2A类推荐);
ROS1阳性检测
1、推荐获CFDA批准的试剂盒进行ROS1融合基因检测(1类推荐);
2、FISH可作为补充诊断技术(2A类推荐);
3、推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小活检样本同时进行ROS1、ALK、EGFR检测(2A类);
4、对于不能同时检测的患者,推荐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初筛,再使用FISH或RT-PCR确诊。
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1、CSCO专家组推荐,
2、之前接受化疗的患者,确诊ALK阳性后可中断化疗或化疗结束后进行克唑替尼治疗(2A类推荐);
3、ALK阳性患者经克唑替尼治疗后产生耐药,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4、ALK-TKI治疗后,出现局部进展或缓慢进展,推荐继续使用克唑替尼治疗或进行局部治疗(2A类推荐);
5、ALK-TKI治疗后,若出现全面进展,推荐含铂双药化疗或含铂双药化疗+
6、若患者出现再次进展,可选用未使用的化疗药物治疗(2A类推荐)。
ROS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1、克唑替尼可用于初诊ROS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1类推荐);
2、之前接受化疗的患者,确诊ROS1阳性后可中断化疗或化疗结束后进行克唑替尼治疗(2A类推荐)。
参考文献:
张绪超, 陆舜等. 中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47(4):241-24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