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由中国医师大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主办的“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2012”上,李建平教授做了有关高血压联合降压与降脂治疗相关的报告。
李建平教授
一、中国高血压防治跨入2.0时代
最新心血管病报告显示: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2002年全国调查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近年来部分省市调查提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左右。估计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
二、如何有效管理高血压患者?
※ 时隔15年两项降压荟萃分析(1994年荟萃分析和2009年荟萃分析)的启示,降压治疗在心衰/卒中患者中获益明显,但在冠心病获益不足。
※ 近期研究(ACCORD、NAVIGATOR、VALISH)同样显示:强化降压卒中有较大获益,但冠心病获益不显著。
※ 2007年AHA防治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治疗指南强调: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延缓或逆转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称。
以上证据证明:高血压患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极为重要。
三、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新特点:正经历“危险因素围身”的转变
众多临床试验表明:高血压危险因素层出不穷,且有加重的趋势。我们面临的防治高血压不单单只在只对高血压本身,更多的还应该把这些危险因素考虑进来。
※ 1992年CMCS研究到2009年CONSIDER研究:显示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缺乏体力活动。
※ ESH/ESC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合并多个危险因素是高危人群
四、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综合管理
18年询证历程奠定了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地位:
欧洲最大规模的高血压研究之一,涉及7个国家和地区、10305名患者的ASCOT试验证实,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和卒中事件。
显著降低冠心病和卒中事件
该试验的结果影响到众多指南,包括:加拿大高血压指南、NICE指南、欧洲CVD临床预防指南等的更新。
表1:高血压指南的变更
ESH-ESC高血压指南(2003) |
无心血管病或新发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10年心血管风险>20%(高危),当LDL>3.5mmol/L(135mg/dl)时应他汀治疗。 |
|
→ |
ESH-ESC高血压指南(2007) |
高血压患者虽无已发心血管疾病,但属于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则不论其极限总胆固醇或LDL-C是否升高,均应进行他汀治疗 |
|
五、采用哪种药物?
※ ASCOT-LLA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物,更多降低冠心病事件
※ 2009年更新的《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认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物是唯一有明确循证依据的推荐。
ASCOT-LLA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在高血压患者中降压联合他汀治疗的获益。对ASCOT研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比以阿替洛尔为基础降压治疗方案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时,能更大幅度地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总体而言,2007年指南推荐对10年心血管病风险>20%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他汀治疗,在新指南中得到了进一步肯定。
六、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的治疗策略
2012AHA年会最新公布TNT-顽固性高血压亚组分析结果:
表2:试验摘要
试验详细 |
1、TNT研究中10001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112(11.1%)例患者有顽固性高血压。
2、患者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80mg/日(n=553)或10mg/日(n=559)治疗,平均随访4.9年
3、主要终点事件:非致死性梗死、猝死、心脏骤停复苏和中风的复合终点
|
结果 |
阿托伐他汀80mg/日强化治疗显著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多种心血管事件 |
结论 |
1、针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强化他汀治疗降脂策略与标准相比,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CHD死亡,同时有降低全因死亡的趋势
2、监狱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显著增高,强化他汀治疗的降脂策略应该考虑用于所有这类高风险人群。
|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左臂”疾病,在降压基础上积极抗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优化危险因素管理,更多减少心血管风险。临床实践中患者需要个体化治疗。
表3:各大指南推荐
WHO |
高血压≥3个危险因素的人群是高危人群,应优先关注 |
HOW |
无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他汀更多降低CV事件 |
WHICH |
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物是唯一有证据的推荐,临床实践中要考虑剂量强化等因素 |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