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DF2012]周智广:LADA——由概念到临床实践
2012-05-14 来源:医脉通
  2012年5月5-6日,“2012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围绕“糖尿病转化医学”的主题,在5月6日的会上,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周智广教授报告了“将LADA概念转化为临床实践——我们需要什么证据?”。周智广教授被称为“中国的LADA先生”,此次,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
 
周智广
图1 周智广教授
  LADA概念的提出

  早期表现虽然类似2型糖尿病,但是其本质和1型糖尿病一样,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B细胞功能衰竭,被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由于自身免疫破坏的速度较传统的1型糖尿病缓慢,LADA患者的临床表现介于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LADA有很多名称,而LADA这一概念由澳大利亚学者Tuomi在1993年提出,因为方便记忆而广泛沿用至今。
 
  LADA的患病率

LADA CHINA研究调查的我国南北方LADA的患病率
图2  LADA CHINA研究调查的我国南北方LADA的患病率

  根据始于2006年的LADA CHINA多中心研究对25个城市、46个中心的调查,在5128名患者(糖尿病病程在1年以内,起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看似2型糖尿病)中,GAD阳性占6.2%。根据地域分布(图2),以秦岭和淮河为界,我国北方人群GADA阳性率为6.9%,南方人群GAD阳性率为5.6%。相比其他国家,我国LADA患病率并不低。对LADA CHINA研究人群随机挑选的2387例患者进行多种自身抗体联合筛查(图3),四种抗体(GADA+IAA+IA-2A+ZnT8A)检测使LADA阳性检出率高达8.63%。
 
抗体种类越多,LADA阳性检出率越高
图3  多抗体联合筛查,抗体种类越多,LADA阳性检出率越高
 
  LADA的危害

  胰岛功能:LADA患者β细胞功能减退的平均速度比普通T2DM患者快3倍,且自身免疫反应越强提示β细胞功能减退越差。

  LADA的诊断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11年会上公布的“LADA诊疗共识”中推荐,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可诊断为LADA:
 
  1. 诊断年龄大于18岁;(与IDS推荐大于30岁有出入,原因:18岁以上算成年,且LADA CHINA调查中有15岁的患者)
 
  2. 糖尿病诊断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有助于与经典1型糖尿病相鉴别)
 
  3.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LADA治疗策略

 英国关于LADA的一项荟萃分析
图4  英国关于LADA的一项荟萃分析

  英国一项荟萃分析(图4)结果显示,由于检测方法、纳入标准等问题,各项研究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但从这些研究来看,相比胰岛素治疗,口服磺脲类药物使LADA患者胰岛功能衰退更快;早期胰岛素治疗能更好的保护胰岛功能;其他方案,如Vitamin D、RSG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可考虑临床实践。已有早期临床证据显示GAD疫苗可保护LADA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总体来说,LADA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LADA患者如代谢状态良好,可考虑使用除磺脲类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胰岛自身抗体滴度高且代谢状况较差者应早期使用胰岛素。
 
  关于LADA的治疗策略,虽然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如何对LADA进行免疫调节干预,如何改善胰岛功能保护,如何减缓并发症等,都有待积累更多的证据。
 
  LADA的转化医学
 
  最后,关于如何把已有的对LADA的研究转化为临床实践,周教授强调两个方面:一是LADA的诊断方法:如何对新病人分型,注意考虑和排除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可能性,同时要进行标准化抗体检测,如用标准试剂盒或建立标准化的检测中心集中检测。二是对LADA患者的治疗优先推荐使用胰岛素,勿用磺脲类药物。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