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严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回顾
患者女性,88岁,因“
图1 患者在急诊室就诊时的心电图
心电图显示什么,应如何治疗?
心电图显示为规则的宽QRS波心动过速(150 bpm),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可能的鉴别诊断包括:(1)
用Brugada标准(Brugada四步法)鉴别一下VT和SVT:
1. 胸前导联(V1-V6)的QRS波群方向是否相同,无RS波形?如果回答是,可诊断VT。
2. 任一胸前导联RS间期>100ms吗?如果回答是,可诊断VT。
3. 是否存在房室分离?房室分离指在心电图中P波(心房去极化)和QRS波群(心室去极化)频率不同。出现房室分离即可诊断VT。
4. V1、V2和V6导联QRS波群符合VT图形吗?如果回答是,可诊断VT。
再看一下aVR单导联诊断的4步新流程:
第一步:QRS波起始为R波;
第二步:QRS波起始r波或q波时限>40ms;
第三步:QS波起始部位有顿挫;
第四步:Vi/Vt值≤1(Vi/Vt,即QRS波起始40ms的振幅/终末40ms的振幅)。
出现上述任何一种表现,考虑诊断为VT。
图2 Brugada四步法与aVR四步法鉴别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
结合各种标准审视这一份心电图,考虑VT和SVT哪种可能性大呢?
心内科会诊评估后怀疑心电图是室性心动过速,给予
图3 利多卡因静推后2分钟的心电图(箭头:P波)
输注利多卡因5分钟后,患者心电图显示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律60 bpm(图4),随后减慢为25–30 bpm的室性逸搏,导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图4 输注利多卡因100 mg后5分钟的心电图
在应用
图5 出院时心电图
经验总结
1. 普罗帕酮导致的心律失常不一定是缓慢性的
普罗帕酮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较强的阻滞钠通道作用。本药可以降低His-Purkinje系统及心室肌的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和ERP;β受体阻滞作用;阻滞钙通道的作用。既作用于心房、心室,也作用于兴奋形成及传导系统。
普罗帕酮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及传导阻滞,因此在大剂量应用普罗帕酮时常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但实际上,很多病例报道了普罗帕酮过量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Ic类药物用于控制房颤或房扑时,可延长房内传导,减少房颤率;也可使房颤转变为房扑,反而造成更多的心房激动下传,加快心室率。
2. 鉴别方法不适用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
由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容易导致QRS波宽大畸形,在此情况下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特别容易误诊为室性心律失常。
因此,对于服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常用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形态学鉴别诊断标准。
3. 考虑Ic类药物引起心律失常时,谨慎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考虑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心律失常时,应避免使用利多卡因与钠通道阻滞剂,因为这两类药物可能会恶化致心律失常基质,减慢除极速度,进而导致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联合应用可能进一步延长QT间期,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与普罗帕酮联用共同抑制房室结作用,导致心动过缓,加重传导阻滞。
4. 考虑Ic类药物引起心律失常时,应考虑碳酸氢钠治疗
对于普罗帕酮过量的药物治疗,国内的文献提到观点包括:
√ 应用
√
√ 能量合剂可改善循环,增加血容量;
√ 补钾可治疗因低钾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 大量补液可稀释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加速普罗帕酮代谢。
而国外文献应用的比较多的是高渗碳酸氢钠,常规做法(特别是急救情况下)为首剂使用高渗碳酸氢钠50 mEq(8.5%
很多病例报道,在推注碳酸氢钠后,患者的心电图可在5分钟内发生变化。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出现QRS间期缩短,QT间期缩短,传导阻滞改善,心率增快。而宽QRS波心动过速可即刻转为窦性心律。作用非常神奇,特别适用于钠通道阻滞剂中毒,包括阿片类药物、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
由于考虑到碳酸氢钠超量应用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还有文献推荐比较保守的用药方法,剂量为1 mEq/kg(范围为0.55-3.0 mEq/kg),注射15-20 mEq/h,维持目标为pH 7.50-7.60。也可用大量5%GS稀释碳酸氢钠缓慢滴注。
国外使用的碳酸氢钠注射液为高浓度的8.4%,而国内应用的碳酸氢钠注射液为5%的,对于当量如何计算呢?碳酸氢钠的分子量为84;5%碳酸氢钠注射液10 ml≈6 mEq。所以,如果紧急情况下给予50 mEq,差不多为80ml,而如果按照60kg*1 mEq/kg来计算,差不多需要量为100ml。
碳酸氢钠疗法是否为国内目前的标准疗法,笔者询问了几位认识的心内科医生,均被告知没有用过。个人认为小剂量的碳酸氢钠一般不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反而可能带来惊喜,在试用时千万不能超过1 mEq/kg这个限度。拿不准的脉友可以考虑缓慢滴注这种用药方法,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
参考文献:
[1] Marco Bergonti, Emilio Assanelli, Piergiuseppe Agostoni. The Wrong Drug That Led to the Right Diagnosis. Circulation. 2019; 140: 1601–1604.
[2] Adam Yeung, David Shanks, Harjinder Parwana, Kenneth Gin. Acute propafenone toxicity after two exposures at standard dosing. Can J Cardiol. 2010; 26(6): e209–e210.
[3] 刘俊鹏, 杨杰孚, 佟佳宾, 等. 普罗帕酮过量致室性心动过速一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 30(1): 87-88.
[4] 程廉, 陶玉玲, 李连明. 过量普罗帕酮致室性心动过速合并休克1例[J]. 江西医药, 2003, 38(5): 383.
[5] 黄志平. 普罗帕酮中毒一例[J]. 华北国防医药, 2006, 18(4): 281.
[6] 肖卫, 蕾茹, 金立军. 普罗帕酮致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10例观察[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 18(z1): 213-2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