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金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医学家很有意思,喜欢把大众所熟知的事物融入到医学知识当中,而这些熟悉的东西,最为常见的一为食物,二为动物。桑椹胚、葡萄胎、杏仁核、松果体,一种种曾经觉得好吃的食物,和这些解剖组织或疾病联系到一起后,的确是形象了,但多少还是影响食欲。“魔爪”既然已经伸向食物,动物那么可爱,怎么能够放过呢?猫叫综合征应该会伤了一些猫奴的心,狂犬病肯定也让一些狗狗爱好者心生畏惧,就连那可爱的兔子,也通过“兔耳征”和要命的室速建立了某种联系。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另外一个动物和医学的故事——青蛙和心动过速。
关于青蛙,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霸气,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有“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的寂寥——无论诗词中掺入了作者何种思想或者意境,青蛙对于我们,最深刻还是那一副气鼓鼓的模样(图1),正是这个形象,竟然和一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了联系。
图1 气鼓鼓的青蛙
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发作性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否认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入院
图2 患者窦律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注意其下壁导联QRS波终末未见S波,V1导联未见r波
图3 心动过速发作图,可见为窄QRS波心动过速,频率在160次/分左右,箭头指示下壁导联新发的S波和V1导联新出现的r波
在分析心电图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来自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明显搏动的颈静脉,是否和图1中的青蛙有些相像呢?这一体征也叫作“蛙征”,翻译自英文frog sign。它和患者的心动过速有何关系呢?
结合患者的病史,反复发作的心悸,突发突止,考虑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速。对比窦律心电图和心动过速发作的心电图,窦律时未见预激波,除外显性预激;心动过速发作时,II、III、aVF导联可见s波,V1导联终末可见r波,这在窦律时是没有的,考虑其为逆传P波;RP间期<90ms,支持心动过速的性质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位于房室结,心房和心室都不是折返环的组成部分,而是接受心动过速的被动激动,心动过速会同时上传心房,下传心室(图4),这样心房和心室之间其实没有传导和被传导的关系,几乎同时激动,心房收缩时会刚好遇到关闭的二尖瓣和三尖瓣,一过性右房压力和静脉压力升高,形成大炮波,体征上就是颈静脉搏动的明显增强,如录像所示。
图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示意图,可见其位于房室结区域,同时上传心房,下传心室
下一次遇到主诉心悸、心电图提示为窄QRS波的心动过速,记得去看看,有没有frog sign,它可以告诉你心动过速机制为AVNRT,可以放心地应用
相关阅读>>>NEJM:“青蛙征”,你造吗?
参考文献:
[1] Orejarena LA, Vidaillet H Jr, DeStefano F, et al.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J Am Coll Cardiol 1998; 31: 150-157.
[2] Tikkanen I, Metsarinne K, Fyhrquist F.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Lancet 1985; 2: 40-41.
[3] Wellens HJ. 25 Years of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03; 26: 1916-1922.
[4] Lessmeier TJ, Gamperling D, Johnson-Liddon V, et al. Unrecognized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otential for misdiagnosis as panic disorder. Arch Intern Med 1997; 157: 537-543.
[5] Gursoy S, Steurer G, Brugada J, Andries E, Brugada P. The hemodynamic mechanism of pounding in the neck in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N Engl J Med 1992; 327: 772-77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