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饮水,益多 or 益少?
2019-09-14 来源:肾品生活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饮水

水是人体必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人体内2/3都是水,没有水人会在4天内死亡。人体对水的摄入主要从饮料和食物中获得,少量来源于物质代谢水。水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皮肤、肺和胃肠道等器官组织。


一般来说,人体每24小时会通过尿液排出大约1.5升水,通过皮肤蒸发750毫升水,通过呼吸损失400毫升水,通过粪便排出150毫升水,这样算来我们的身体每天会流失大约2.8升水。那么是不是我们每天都该喝这么多水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每日新陈代谢过程会产生300毫升水,正常情况下食物可提供大约1升水,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天只需额外补充1.5升水,相当于一天喝6杯水。


正常成人每日尿量介于500~4000毫升,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当肾脏浓缩能力减退,尿量成倍增加时,应增加液体入量以防止脱水;反之,若浮肿、少尿或无尿时,过多饮水导致水潴留,可加重水肿和高血压,应限制液体入量。因此,CKD患者无严重心衰、水肿、肺水肿、高血压且尿量正常时,饮水量不必严格限制,水的总量可达每日1500~2000毫升。若出现少尿(每日尿液量小于400 毫升)或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水肿时需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量,以维持出入量平衡。此外,血液透析病人为防止加重水钠潴留也应严格控制饮水量(包括食物中的水分)。液体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总液体入量=不显性失水-内生水+前一日尿量

不显性失水:经过肺和皮肤丢失的水分

内生水: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分

显性失水:呕吐、腹泻或引流所失水量


综上所述,假如病人无显性失水症状,则每日液体入量约为500毫升(不显性失水-内生水)+前一日尿量;若病人出现发烧,体温每增高1℃时,不显性失水应增加10%~15%。


饮水首选温热的白开水,正确的饮水方法是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次50-100毫升,清晨一杯温开水,睡前1-2小时1杯水,不应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绝大多数饮料含添加糖和其他调味剂,容易增加过多能量和糖摄入,因此不推荐饮料作为水分补充。


参考文献:

[1] WS/T 557-2017, 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S].

[2] 帕特里克·霍尔福德. 营养圣经(最新修订版)[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3] 顾景范,杜寿玢,査良锭等. 现代临床营养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