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7日,第六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在京胜利召开。会议期间,众多专家院士齐聚一堂,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心脏重症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开幕式上,韩德民院士向我们介绍了美丽健康中国的畅想,希望把优质的医疗资源扩大到下级医疗单位中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幕式后,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韩德民院士、陈洪铎院士以及廖万清院士进行采访。
韩德民院士——构建美丽健康中国
在采访中,韩德民院士提出,关于健康中国的概念实际上是我们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社会进行转轨过程中,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历史的选择。所以如何能够把健康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历史的新的任务。
过去在生老病死过程中我们关心最多的是病和死,这30年我们做这项工作。所以在关心病和死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又出现了今天这种现状,大医院人满为患,农村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由于取消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向农村分配的一个分配制度,所以到农村去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大医院不断的拓展,农村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被虹吸到大城市的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农村县级医疗机构兜不住了。到大医院看病的周折还有各种费用不的攀升,使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就变得非常严重了。因此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愿望,我们不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的整体提高起来,健康中国的一个概念就形同虚设。所以华佗工程就是针对农村区域的现状和我们承接中国梦这样一个发展要求,和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需求提出来的。
华佗工程主要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整合国家资源形成专项技术的技术服务队,到基层去促进专科诊疗流程建设。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让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和农村基层的对接能够成为可能。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提高整体的水平,一定要有一个全民的以电子病例为基础的一个健康档案,这个是华佗工程的另一个重要的任务。第三个方面就是如何加强、发挥中医的作用。中医在健康管理,亚健康康复和慢病管理中有它的独到之处。所以我们要传承这种优良中华文化的传承。所以把华佗精神转移到今天,真正走家串户,面向基层为百姓服务。
关于医促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愿景
医促会应该说到今天正好是30年了,这30年历经沧桑,一代又一代人做出很多努力,走到今天不容易。它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把广大医务人员结合起来,和社会进行更广泛的互动。另外,医促会响应党提出的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医疗保健要实现全方位、全覆盖,面向13亿人民。另外医促会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国际交流。这种国际交流目前体现最明确的就是“一带一路”,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国际交流方面会重点放在“一带一路”方面,这样把中国城市的技术给转移到若干的地区和欠发达地方,这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把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的传播,我想这个对当地会有很大的一个推动,对我们国家的进一步整体发展也会带来非常大后续的推动。
陈洪铎院士——中国速度带来的感动
陈院士是亲身经历过二战的老院士,也是医疗界的宝贵财富。他说,中国从火柴、煤油都要靠进口的时代发展到今天物资如此的丰富;我们的平均寿命从35岁多到现在平均寿命76岁多,中国的飞速发展是党和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很多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医疗可以说是很有效率的,怎么能把分级治疗落实,让基层老百姓能够及时得到治疗,不用花很多钱到大城市所谓的大医院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廖万清院士——传播正能量
廖万清院士表示,这次医疗促进会议是非常重要的会议,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我们国家在做医疗改革。这次会议提出的我认为是契合我们中国的实际,契合我们中国集体的情况来提出来,也是可行的,也是可以一步一步走实现的。我们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党中央包括领导都提出过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以韩院士为首的医促会已经开始启动实行华佗工程。所以我很同意韩院士所说的,陈院士补充讲的,就比如我们病人通过华佗工程以及互联网除了使病人可以直接看病以外,还可以使基层的医生互相交流。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可以互联起来,进行会诊,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把整个的医疗水平向前推进。
另外在采访中,三位院士表示,在现行的医疗改革当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努 力的地方。但是大方向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关注、传播正能量。
专题报道>>>第六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