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健康素养66条 偏偏忘了最重要一条:尊重医生
2016-02-14 来源:医脉通

作者:吴帅;来源:医脉通

本文系作者投稿(tougao@medlive.cn),转载请务必标明作者及来源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2015年版健康素养66条,力图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使公众具备甄别权威健康信息的能力。新闻发言人介绍,健康素养66条涵盖了健康的理念、健康的知识和基本的健康技能。(2月12日央广网)


100个国人,只有不到10个人具备健康素养,所以,作为最权威的机构,国家卫计委发布这种公民健康素养指南正当其时。但通读完这66条内容后,我认为,它独缺尊重医者这一条,是为一大遗憾。


这个版本的基本知识理念技能,绝大多数属于医生健康宣教的内容。就好比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医生这个专业群体的参与、教育、指导、甄别谬误,普通公众想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将是缘木求鱼。可是唯独把最重要的一条给遗忘了。


为什么现在要出台国民健康素养66条?一点很清楚,是为了帮助公众甄别健康信息的可靠性。可是,单单一页纸,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国民的健康素养又怎么会低到10%都不到?


在所有涉及健康素养的知识、理念、技能里面,尊重医生理应放到第一条。因为绝大部分的健康指导信息,都是医生们从多年的医疗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的,这是根本。如果社会缺少一种尊医的氛围,那就是忘本。不懂得感恩的社会,后患无穷。


可在当下,对医生的不尊重已经渐成一个社会问题。在这个春节里,从初一到初四,国内连续发生四起暴力袭医事件。这种“春节开启伤医模式”,不仅仅是整个行业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为什么当下这个社会,培养出那么多对抗医生专业意见的“顽固”病人,造成冲突不断,甚至对医生暴力相向。尊重医生这一种基本健康素养的缺席,恰恰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成因。


太多医患纠纷和冲突、错误的健康理念、盲目的健康行为,都源自就医者不信任医生,没有尊重就不会产生信任。


社会常识告诉我们,交通素养会强调尊重交警,教育素养会强调尊重教师,军队素养会强调尊重军官。但唯独在提高健康素养这件事情上,管理者现在忘记了最基础的一条——整个社会要尊重医生。“尊重医生”是最重要的健康素养,理应不缺席。


这种情不自禁的本能反应和常识欠缺折射出——在当下,一种尊重医生的社会氛围是多么的稀罕!一切都是长年忽视医生的结果,这种忽视自上而下。


年后不间断的伤医事件:


▲初一,因在医院门诊搭建灵堂,封堵医院大门,又有同事被打。湖南某公立医院医生们纷纷自发走上街头,要求依法惩办打人凶手,还医生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和尊严。


▲初二,河南漯河市骨科医院遭打砸,多名医护人员受伤。



▲初三,江苏盐城一院B超室夏主任被一病人及家属无故殴打,左眼眉弓破裂出血。




(被打时肩膀撞到桌子角上)


▲初四,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一名女医生因为“顶了一句嘴”被孕妇及其丈夫暴打。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