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痛的领悟:记那些年我犯的错
2016-01-27 来源:医脉通

作者:生姜;来源:医脉通

本文系作者投稿(tougao@medlive.cn),转载请务必标明作者及来源


记不清是哪一年的事了,我曾经犯下的错成了我拿来教育科里年轻护士的范本。从护近二十年,三查七对天天说,时时做,可还是由于我们的错误而给病人和家属造成了不良后果和心理阴影。今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已解如鲠在喉之痛。


“初犯”


多年前,当我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护士的时候,科里收住了一名肝癌晚期腹腔转移的病人,年龄大约是50来岁。主管医生给予了抗肿瘤药物腹腔内注入的治疗,病人唯一的儿子守在病床边,尽着儿女应当的孝道。这天,主管医生开了腹腔注入的医嘱后就开始腹腔穿刺,病房里那天好像异常的忙乱,而我不是分管这位病人的护士,所以也就没有关注太多。只记得好像是那边腹腔穿刺成功,一边抽着腹水,一边催着主班的护士尽快取药要腹腔内注入,那边主班的护士风风火火跑去药房拿回了药放在了治疗室,治疗护士忙着配药换液体,这边医生又催了,我刚好赶到,就顺便拿过药查看了药名无误,刚打开塑料瓶口,分管的病人呼叫,只好放下赶去病房。治疗护士换药后回来接着将该药溶解好后交给了主管的护士。主管护士端着治疗盘赶到病房,将溶解好的药递给了医生,医生开始了腹腔注入,待在旁边病人的儿子,无意中拿起该药的药瓶看起来。这一看不打紧,他发现该药已经过期2天。但为时已晚,药物已经全部注入到病人的腹腔。


接下来科里及时将事件上报至院领导,也针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同时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最后取得了患者的谅解,只是象征性的赔偿了一部分钱了事。追踪事情的根源,药房的老师其实是知道该药已经过期,但自己觉得只是过期2天,而且药品本身价钱贵重,就想当然的违规发放。而我科护士却因为医生急需使用,虽经多人之手,却无一人按三查七对要求,认真核查有效期,导致为患者使用了过期的药品。科里最后的处理是将赔偿病人的金额,按所有接触过该药的人加上科主任、护士长当然还有那位药房工作的老师按比例支付。


“重蹈覆辙”


按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从此该不会再犯此类错误。可是几年之后的一天,临时替一天主班。29床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好转办理出院手续,医嘱开了出院带药,其中之一就有柳氮磺胺嘧啶。取来药品后,我一一按医嘱在每种药瓶上写上床号、姓名和用法,推着发药车就开始发放。一天的工作结束,回头查看一天的工作没有发现什么纰漏,就放心的下了班。


谁成想,过了约一周的时间,29床主管医生找我说,这个病人电话过来反映,当天出院带的柳氮磺胺嘧啶是过期药,她服用后出现肠道反应。我和主管医生一起与该病人取得联系,希望她将药品带来医院,并为其进行检查,确认有无造成不良反应和是否为我院发放的药品。病人过来的时候,将柳氮磺胺嘧啶拿出来,我一看上面确实是自己当时标注的姓名和用法,而发放该药的当日,该药还有2天的有效期,也就是说病人回去2天后,该药已经为过期药品。我们一边安排病人采血化验:血常规、肝功能等项目安抚病人,一边与药房的领导取得联系,按照药品的批次进行核查。最终结果是:该药在1个月前已经被按要求下架,因为药库管理员有一位朋友患有结肠炎,需要用柳氮磺胺嘧啶灌肠,而近期药用于灌肠并无大碍,所以就放在药房,等这位朋友来取,不想却被其他不知情的同志发放到病房了,而作为主班护士的我却也没有核查出来。就这样,我再一次栽在了药物效期上!不用说,科里上报了不良事件,进行了全院通报,我也被处于一定金额的罚款。


两次罚款处理,我都栽在了药物效期上,羞耻感像一把火,在我心中燃烧。这并不是罪恶感,罪恶感是你做错事的感觉,而羞耻感是另一回事:你就是那个错误,你觉得每个人看到你都会想到你做的“好事”。我知道这种感受在短时间内将一直伴随着我。后来科里的同事,都在庆幸当天不是自己的班,看来很多人是不会认真核查药物效期的,尽管三查七对天天讲,日日查,而且治疗室的墙上也张贴着醒目的字条:三查七对你认真做了吗?大部分人只是非常注意床号、姓名、药名、用法的查对,关于效期的查对还是过于相信药房的工作。


“三思”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感谢2位病人和其家属,没有像如今的医闹,抓住小辫子不放,而是选择了原谅和包容。医院对于不良事件的管理也从当初的处罚,进步到如今的无惩罚主动上报,甚至为了鼓励大家积极上报还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医疗这个行当中,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可能犯下可怕的错误。1991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一系列以医疗事故为研究课题的重量级报告————“哈弗医疗执业研究”项目(Harvard  Medical  Practice  Study),研究对象为纽约州的30000多家医院和诊所。研究发现,将近4%的住院病人因为并发症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残疾甚至死亡,而这些并发症有2/3是后期护理不当引起的,1/4则确定是由于医生的医疗过失所致。据统计,美国每年至少有44000名病人死于医疗过失。


为什么错误发生得如此频繁?研究医疗过失的专家卢西恩.利普(Lucian  Leape)指出,很多产业对错误率的容忍度不像医疗界那么高,半导体制造业或五星级饭店的服务都努力追求零错误,航空业也力争把操作错误的发生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一以下,然而,病人比飞机更具有独特性,也更复杂。过去20年来,从认知心理、基因工程到灾难研究,都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一个事实:不仅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每个人都常常会犯错。


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瑞森(James  Reason)有一项重要的研究结果:错误不仅很容易发生,还会随时随地发展变化。如果出错,应该仔细检讨、改善过程,而非检讨各方过失。我们要学会对事不对人,针对错误本身而非犯错的人。我们要从每次的错误中学到:错误很容易发生,一个不注意便会引发大麻烦,即使对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要提高警觉、全神贯注,这样才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不管设想得如何周到,医务人员还是难免会犯下各种错误,要求我们做到完美实在不合情理。然而,我们自己千万不能放弃对完美的追求。


原创文章,点击获取转载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