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抑制剂(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
AKT抑制剂+内分泌治疗
中国HR+晚期乳腺癌患者约有60%存在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4,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与CDK4/6i耐药密切相关,已成为临床验证的生物标志物1。对于CDK4/6i治疗失败的的HR+/HER2-乳腺癌患者,2025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推荐使用卡匹色替联合
CAPItello-291研究6旨在评估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在既往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中,69.1%患者接受过CDK4/6i治疗,40.8%患者存在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结果显示,在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的患者中,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较安慰剂+氟维司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mPFS(7.3个月 vs. 3.1个月,HR=0.5,P<0.001)。在安全性方面,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最常见的≥3级不良世间(AE)为
mTOR抑制剂+内分泌治疗
mTOR抑制剂是首款用于靶向PAM信号通路的药物,
BOLERO-2研究8旨在评估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方案在既往接受AI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组的中位PFS较安慰剂联合依西美坦组显著延长(7.8个月 vs 3.2个月,HR=0.45,P<0.0001)。但由于依维莫司的研发较早,BOLERO-2研究未纳入CDK4/6i经治患者1。
CDK4/6i+口服选择性
晚期乳腺癌患者中ESR1突变频率达30%~40%,ESR1突变是CDK4/6i联合AI耐药的机制之一1。传统SERD药物氟维司群由于受剂型和药代动力学因素的限制,在临床使用中往往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新型口服SERD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更高,有望进一步改善ESR1突变患者的临床获益1。因此,对CDK4/6i治疗后进展合并ESR1突变的患者,换用口服SERD药物是合理的治疗方案1。
EMBER-3研究9纳入了既往接受AI治疗(无论是否联合CDK4/6i)后出现复发或进展的雌激素受体阳性/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按1:1:1随机分为Imlunestrant单药组、Imlunestrant联合
HER2 ADC
HER2低表达占总体乳腺癌人群的45%~55%,在HR+患者中往往比例更高5。由于HER2低表达相较HER2零表达的生存预后和治疗选择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临床中应重视对HER2低表达人群的识别5。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德曲妥珠单抗(T-DXd)可为CDK4/6i治疗失败患者带来生存获益10。
DESTINY-Breast04研究10纳入了既往接受过1-2线化疗且内分泌难治的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旨在评估T-DXd对比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TPC)在该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中,88.7%的患者为HR+,其中约70%既往接受过CDK4/6i治疗;T-DXd组中绝大多数患者(84%)既往接受过至少1线内分泌治疗,其中接受过1线、2线和≥3线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31%和24%11。结果显示,在HR+患者中,T-DXd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较TPC组显著延长(10.1个月 vs. 5.4个月,HR=0.51,p<0.001);总生存期(OS)也显著优于TPC组(23.9个月 vs. 17.5个月,HR=0.64,p=0.003)。在安全性方面,T-DXd组≥3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52.6%,低于TPC组的67.4%。
靶向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TROP2)ADC
人TROP2与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相关,其在HR+/HER2-乳腺癌中广泛表达1,且与肿瘤进展风险增加、不良生存预后相关12,13。近年来,以TROP2为靶点的ADC在CDK4/6i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已开展多项临床研究14-16。
TROPION-Breast01研究14纳入了既往在不可手术/转移阶段接受过1-2线化疗且存在内分泌治疗耐药或不适合接受内分泌治疗的HR+/HER2-乳腺癌患者,旨在评估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对比研究者选择的化疗(ICC)在该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经盲态独立评审中心(BICR)评估,与ICC相比,Dato-DXd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7%(HR=0.63,P<0.0001),Dato-DXd组和ICC组的mPFS分别为6.9个月和4.9个月。Dato-DXd组和ICC组经B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6.4%和22.9%。Dato-DXd组中,有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ICC组中无患者达到CR。治疗12周时,Dato-DXd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5.3%,高于ICC组的63.8%。在安全性方面,Dato-DXd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率低于ICC组(20.8% vs. 44.7%)。
TROPiCS-02研究15纳入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内分泌治疗和CDK4/6i治疗,且接受过2-4线晚期化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旨在评估戈沙妥珠单抗(SG)对比化疗在该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分析显示,与化疗相比,SG组的mPFS显著改善,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4%(5.5个月 vs. 4.0个月;HR=0.66,p=0.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SG组的中位OS较化疗组显著改善(14.4个月 vs. 11.2个月,HR=0.79,p=0.02)。此外,SG组的ORR同样显著高于化疗组(21% vs. 14%,OR=1.63,p=0.035)。在安全性方面,SG组≥3级治疗相关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任意级别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9%;SG组未报告治疗相关肺炎病例。
EVER-132-002研究16为TROPiCS-02的桥接研究,旨在评估SG在亚洲HR+/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经BICR评估,SG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3%(HR=0.67,P=0.0028);SG组和化疗组的mPFS分别为4.3个月和4.2个月。SG组死亡风险较化疗组降低36%(HR=0.64,P=0.0061),SG组与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21.0个月和15.3个月。在安全性方面,SG组最常见的≥3级TEAEs为中性粒细胞减少(69%)、白细胞减少(42%)和贫血(18%)。
CDK4/6i治疗失败人群的治疗选择尚无标准,总体上遵循“有靶打靶”的原则。对于内分泌敏感、肿瘤负荷不高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而对于内分泌治疗耐药或无法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可选择ADC治疗1。尽管如此,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仍需开展更多长期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以进一步优化CDK4/6i治疗失败人群的治疗策略2,17。
审批编号:CN-168578
过期日期:2026-03-25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