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黑名单”真的来了!红黑白名单正式上线
2017-08-01 来源:医脉通

作者:Alex;来源:医脉通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7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上线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据了解,该系统通过同行、患者、专业第三方等多维度评价,为医师建立执业信用档案,构建医生“红名单”、“白名单”、“黑名单”,以促进行业自律。

 

“白名单”是指公众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医师的基本执业信息,也可以看到医生自愿分享的执业信用信息;“红名单”将选取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的获奖医师名单,通过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向全社会公示;“黑名单”将逐步实现查询包括医师执业证吊销、医师受到刑事处罚等不良执业行为记录。

 

今日,中国医师协会官网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系统的上线。


 

如发布会所说,系统中可以按照省市查询医生的基本执业信息、获奖医师信息及不良执业信息。


 

事实上医师执业信用系统的建立早就有迹可循,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并明确了14类职业人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医师赫然在列。另外,从取消药品加成到严控医生处方,再到调整医院管理,国家对于改善医疗环境的决心昭然若揭,医师诚信体系的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其实,该系统的建立无非两个目的,一是约束医生的执业行为,二是让公众可以查询到医生的执业信息。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在分级诊疗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即使三甲医院的医生存在违规的执业行为,依然有数不清的患者找他(她)求医,即使社区的医生年年获奖,找他(她)看病的人依旧屈指可数。

 

更何况,红白黑本就无法严格划分,借用《我是演说家》中一位医生所讲的故事:一位医生有一名急需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在没有合适供体的情况下,擅自取下了刚刚逝去的一位死者的角膜,给患者做了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差点因此脱下白大褂,甚至面临牢狱之灾。这种行为无疑违反了执业行为规范,加入黑名单一点都不为过,但是这样的医生加入黑名单,谁能接受?

 

按照专家的解释,突破重点才能推进整体。的确,医生作为重点职业,应该肃清行业环境,让“坏”医生寸步难行。但是换个角度想,重点职业是否也应该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如今,总是去规范医师的执业行为,却忽视了患者就诊行为的严格规范,医师出了黑名单制度,患者的黑名单制度却遥遥无期,难免让兢兢业业的广大医师倍感心寒。更何况,试图用医生执业规范去纠正上层建筑的扭曲,实为治根不治本。

 

对于医师执业信用体系,你怎么看?


原创文章,点击获取转载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3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