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到了,或许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长大了要成为医生”的梦想。孩子的天真,或许只是源于治病救人而收获的那份成就感和荣耀感。但是医学,并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并不会像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那样,有着固定的公式。医学,时而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大量的实践,还需要具备一颗“哲学”的头脑。
现实中,要培养一名医生更是不易。学习周期长、需要通过各种考试、工作量大、收入不高、紧张的医患关系……这些,可能与孩子天真的梦想都会有差距的。那么,到底该不该鼓励孩子学医呢,不妨听听医生的态度。
本次调研共收集样本764份,对于是否“推荐小学生去当医生”这一话题,参与调研的医生中有42.5%支持小学生去学医。如下图所示:
对于支持孩子当医生的325名医生中,更多是从对医学未来的责任、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态度、对生命的探索、治病救人的成就感等方面进行思考。
来看看一部分精彩评论:
网友A: 医生可以救死扶伤,尤其当你将一个垂死边缘的患者救治成功时候的成就感,会感到无比骄傲。
网友B: 可以让病人放松,感受年轻活力,也让小朋友学的助人为乐,掌握些医学基本知识和操作。
网友C: 现在医生还是很紧缺的,虽然医患关系不太好,但是医生这个行业总要有人来做,治好病人之后的成就感个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网友D:人生是自己把握的,如果一个小朋友愿意成为穿白大褂的英雄,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我定全力支持。
网友E:小学生本身是孩子,对医生,医院,甚至穿白大衣都恐惧,让他们当小儿科医生,可以正确认识有病就医的必要性及医生的神圣天职!
网友F:对人性、生死、医疗比一般人有深沉思索,对生命意义的有更深思考。
网友G:任何时候,任何人都需要医生。有医术精通的医生保驾护航,人生才安全精彩!
网友H:让孩子从小学习一些医学卫生常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为将来进一步提高全人类防病、治病的能力做贡献。
网友I:医学总归需要继承人,而且需要优秀的人学习医学。希望小学生没有对医生的仇恨心理,了解医生的奉献精神。
网友J:这样他们从小就接触社会,接触病人,这样可以让他们切身体会病人的喜怒哀乐,更好的理解人生。
网友K:传统医学非常奇妙,尤其是中药汤剂和肠道益生菌研究结合在一起,未来或许前景灿烂。
网友L:逃离解决不了当今的医疗问题。只有进一步修炼自身,同时奔走呼吁唤起社会正义的力量,只有通过我们一起努力,才能走出当今的医疗迷局。
网友M: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没有人当儿科医生,怎么保障祖国的未来,儿科需要大量的医生,所以推荐做儿科医生。
网友N:因为医生是人类的守护神,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有这种救死扶伤的责任,传递正能量,等我们老了才有健康保障
网友O:崇高的职业,医学事业需要优秀的人才,虽然现在环境不佳,但随着改革希望他们就业时候制度更合理。
网友Q:希望小学生今后可以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当然,57.5%的医生是不支持孩子当医生的。理由更为“接地气”一些:学习周期长、工作量大、医患关系紧张、缺少成就感、不能得到患者的足够尊重,等等。精彩评论如下:
网友A: 读书时间长,花费巨大,永远有读不完的书,不好找媳妇,没有房子,不能回家,不能照顾孩子,不能陪伴父母,没有节假日,晚上经常接电话,自己和家人随时可能被人砍死。
网友B: 当初也是怀着做医生的理想进入了这个行业,想要救死扶伤,却也有失望的时刻。想要陪陪年迈的父母也变得是奢侈的事情。
网友C: 根据自己的经历,学医付出多、压力大、心理压力大、工资低、医疗环境差、社会不理解等都是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学医的原因。
网友D: 小学生其实对人生还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医生不是一时热情,我觉的还是性情稳定后再考虑是不是从事这个职业。
网友E:如果他愿意,我不会阻止,但我不会主动推荐。学医要付出很多,可有时候得到起码的尊重都不容易,太容易心累。我不愿意他们再如此的主动或被动的奉献自己,都不好。
网友F: 风险特别大,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家属打砍杀医生,不用过多负法律责任,或者比普通刑事犯罪案件量轻刑!经常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质疑,出去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医生,这个社会不以这个职业为骄傲。
网友G: 1、学习周期明显的延长了,一辈子都要参加很多的考试;2、收入较低,工作量很大;3、休息时间很少,几乎没有节假日;4、医生和他的家庭幸福感非常低,医生没有时间陪伴家人;5、现在的医疗环境非常差,医生经常面临着各种风险;6、当患者治疗不满意或出现并发症时,医生还要被投诉,起诉,赔偿。
网友H: 医务工作从目前来看,是一个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得不到广泛认可的职业,而且在可以预见的20~30年是没有改善的可能性的。
网友I: 这个社会充满戾气、浮躁,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病人病情能好转,那还好,如果不是的话,随时有可能受到威胁及伤害,如果能选择,最好还是不要当医生了。
网友J: 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不被患者理解,没有成就感;太辛苦。
网友K: 现在医生这个行业和当初的梦想差的太远,可以说医学在中国现在社会环境很恶劣,如果哄骗孩子当上了医生,那么他会觉得他的梦想收到了欺骗,甚至觉得怀疑人生了。因为我就是其中之一,救得了生命,却拯救不了人心。
网友L: 学习周期长,学习压力大,任务繁重,医疗风险大,对身体不好,我女儿现在大4,每天晚上只有4、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太辛苦了。
网友M: 医生太累,干到老学到老,值夜班到老。生命之托,重于泰山,责任太重,为了病人,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和孩子,愧对家庭。而且付出与收入相差甚远,更不用说中国医生地位较低,还有医闹的存在。
网友N: 我愿意向他们科普医学常识,但就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医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成长周期太长。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
网友O: 其一是每个人的生存是平等的,而生活且不平等,那么,生活环境是决定小孩志向的重要因素。假如,小孩的家境贫寒,家中有患病的家长,该小孩很愿意当一名医生。其二是当医生这个职业一生非常辛苦,值夜班、给患者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报酬不成正比。
网友P: 其实严格上说,也不是不推荐,不过主要还是看小学生自己的意愿。如果很有意愿,那就提供方法论。如果犹豫不决,那不推荐。原因,目前中国社会并非是知识社会,而是金钱社会。知识有市场,但是不大,把时间和精力放到金钱上,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网友Q:每个人的理想、性格不一样,小学生还太小,对职业还不太懂,过早推荐这个需要很多责任感又辛苦的职业,将来他真正面对选择时可能会发现跟他想象的不一样。我只会向他们介绍我的工作,不会推荐。
网友R: 当孩子没形成价值观之前,我不会推荐TA以后做任何某某职业,小学阶段是学习做人基本道理,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当医生,老师,律师,科学家是自己的理想,兴趣所致。
网友S: 小学生长大后的职业,由他们自己慢慢成长之后再自己决定,可以鼓励他们为自己的目的努力奋斗,但不刻意引导医学这条路,现在的医疗环境实在令人堪忧……
网友T: 医生的职业虽然崇高,但却十分辛苦,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而且现在医患关系恶劣,社会对医生的评价也有偏差。
网友U: 他们太小了,不懂事。等他们长大了,懂事了学习成绩好的,我会跟他们说清楚,当医生的优缺点,让他们自己选择。
网友V: 现在医患矛盾过于突出,医护人员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怀抱,一份得不到他人尊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网友W: 医生职业过于辛苦,让小学生看到后可能在今后的职业规划中摒弃医生职业,报考医学院的生源会进一步下降。
俗话说:金眼科,银外科,稀里糊涂大内科。对于支持小学生当医生的325名医生中,普遍认为,孩子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选择对应的专业,男孩应该主修外科,女孩主修内科。
其中推荐的TOP15科室如下:
对于此次参与调研的764名医生中,有没有人后悔过当医生呢?结果如下:
我们根据“医生是否后悔当医生”与“医生是否愿意推荐小学生当医生”做了一次交叉分析,从数据上看,医生越不后悔当医生,越容易推荐孩子们去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具体情况如下:
从以上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医生自身对职业的荣耀感、满足感,会直接影响他是否愿意去推荐一个孩子去从事医生这份职业。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对当医生都没有了梦想,我们又怎么建设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而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做支撑,我们的身心健康工程又靠什么保证?
医者安心,方能万家安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