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过敏?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2017-05-23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过敏 麻醉 利多卡因

作者:一叶飘零;来源:医脉通


导语:不是所有的麻醉都是麻醉医生实施,局部表面麻醉就是每个外科医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电视剧是电视剧,临床是临床


《外科风云》剧照



《外科风云》是最近一部比较火的电视剧,剧中患者因室性早搏需要注射利多卡因,但是患者对利多卡因和青霉素都过敏,因此在注射后发生全身超敏反应而亡。


事后,外科主任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唆使手下医生嫁祸当班护士,诬陷其错误注射青霉素致患者死亡,之后医院便规定,只要使用利多卡因,就要做皮试(药典中利多卡因不需要皮试)。


原本是电视剧刻意的剧情需要,但是竟然真有医生还煞有介事的开始研究利多卡因的过敏表现,今天我们就来从临床的角度来讲讲利多卡因过敏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谈这个问题,孰是孰非,大家仔细思考


首先,我们不否认利多可因有可能过敏,临床上任何药物都有过敏的可能,甚至我听过有人都对“地塞米松”过敏,但是几率有多少? 发生紧急情况首先是从大概率的不良事件去猜想,如果一开始就去想罕见并发症,会不会耽误治疗,如何让手术室其他的医生信服你的推论。


其次,一个患者严重室性心率失常,必定会使用多种药物,如何断定是利多卡因过敏,其他药物的过敏率是否比利多卡因要过敏几率更多,而且所有的过敏反应表现类似,如何武断的认为是利多卡因的过敏反应。


最后,真的所有你碰到的情况都是利多卡因过敏吗?


分享一个我身边真实的故事


一日,我在做常规术前访视,询问患者是否有什么过敏的药物,患者明确的表示有,就是利多卡因 ,上次拔牙的时候,牙科医生说的,我心想坏了,一是利多卡因是个麻醉常用药物,如果真要过敏,会给临床用药带来许多不便,其次,罕见药物都过敏的患者,往往存在高敏体质,有可能其他药物也会有过敏情况


听完患者的详细描述,我心理有底了,患者上次去拔牙,牙科医生打完利多卡因后。患者开始感觉舌头麻麻的,耳朵也嗡嗡的作响,患者感觉难受,询问医生是何种情况,医生说是利多卡因过敏了,是轻度的,没什么问题,后来在诊室留观了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也就回家了。


这是利多卡因的过敏表现吗?不!这才是利多卡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误入血管毒性反应。


利多卡因误入血管所表现出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1. 利多卡因的中枢毒性表现


由于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麻药,能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也有抑制作用。


但其初期表现为兴奋作用,如眩晕、耳鸣、烦躁不安、多言、舌唇 发麻,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会扩大并加深,最后可出现 中枢系统的普遍抑制,转入昏迷、呼吸麻痹等,死亡数将随着利多卡因浓度升高而增加。


2. 利多卡因的心血管毒性反应


利多卡因对心血管系统主要是抑制作用,中毒剂量时能明显降低浦肯纤维和心肌的最大去极化速率,降低心肌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幅度和传导速度。随着用量的增加,心室传导时间延长,心电图表现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最终则抑制窦房结起搏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


3. 中枢系统毒性表现更多见!更早出现!


同中枢神经系统对利多卡因的反应相比,心血管系统具有更大的耐受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引起心血管毒性的局麻药量为引起中枢神经毒性的3倍以上。因此,临床所见的局麻药毒性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多,也较早出现。


如何才能避免这类毒性反应的发生呢?一定做好这两步!


第一:做表面麻醉,一定要注意回抽,回抽无血再注射,留意患者是否有多语、口舌麻木等症状。


第二:掌握常用局麻药物的最大极量,一次使用不超过极量


以最常用的利多卡因为例:


表面麻醉 成人常用量:注射给药时一次量不超过4.5mg/kg(不用肾上腺素)或每7mg/kg(用1:200000浓度的肾上腺素)。


发生局麻药中毒如何应对


由于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稀释和分布,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1分钟。


发生惊厥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损伤;


吸氧,并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开放静脉输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可静脉注射地西泮2.5~5.0mg或其它快速巴比妥药物,但勿应用过量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症状严重者寻求麻醉科的帮助


原创文章,点击获取转载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33
收藏 分享